一道耐人寻味的数学题——谁是正确的?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黄洪毅
[导读] 笔者在教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第4 节
        黄洪毅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  深圳518052
                
        笔者在教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第4 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中,配套练习有这样的一道练习题:
        题目:某顾客在超市需要购买价值200元的学习用品,结账时营业员说,“先生,今天超市店庆,赠送您价值50元的礼品和10元的现金礼金”。请问:该顾客这次的购物相当于打几折?
        这道题看似特别简单,笔者认为,学生应该轻而易举就能解决,可在课堂却出现如下几种解答,且他们都认为自己正确,争论激烈不休,下面请看学生如下三类解决情况:

        解析:
        三个答案各不相同,且每一组同学都觉得自己非常有理,那么到底谁是谁非,
        实际上,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分清楚钱与商品、购物券三者的关系
        A类同学:把50元的购物券当成钱把它减掉,这是不合理的.
        B类同学解答错误是:送10元实际上是钱,应从所支付的200元中扣除,是钱而不是商品,所以不应和物品混淆,所以不能加在分母中去计算,因为它不属于得到的商品.而50元的购物券在这里就相当于货物,所以应加在顾客得到的价值中,因此应该加在分母上.
        购物券不能兑换成钱,只能兑换成同价的货物.所以钱与物、购物券要分清.
        二、要分清顾客与商家的付出和回报是什么
        顾客角度来考虑,顾客付出200元钱,但返回10元,所以共付出200-10=190(元)钱,顾客回报得到的有200元的货物加50元的购物券兑换成货物,即200+50=250(元)价值的物品,所以顾客享受的折扣应为;

        从商家的角度来考虑,商家得到200-10=190(元)钱,但需付出200+50=250 (元)的货物,所以折扣也应为

综上所述C类同学正确。
        同学们通过辩论后认识谁对谁错,一致接受C类同学正确答案。
        我们学习数学时,解决数学问题时应先认真研读题目,理清问题和条件之间的关系,让复杂问题变成简单化,但有的问题按常规的思路常常难以理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此时,我们需要在原来的思路中调整想法,尝试运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对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所分类进行深入细致地研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再从本质入手,最终使问题得已解决。

        本案例中涉及到钱、购物券,商品、商家,顾客,因素较多,容易使人思维混乱,解答错误。因此,要审清题意,明白所求,理清思路,应抓住问题实质,直击问题要害,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一道贴近生活的简易数学题能在课堂激发学生不同思维,不同的思维方法有对有错,“错”也是一种思维财富,可贵的是能辨明是非,认识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错的原因,往后如何避免错误发生,这样使认知更加清楚,更加明白,这是我们教学课追求的教育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