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婷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巍山校区 浙江 金华 322109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从陌生的大段文字中获取自己需要的重点语句,从而快速形成自己的理解,阅读能力不光对于语文学习有较大帮助,它通常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须掌握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以在小学阶段起,让学生对与阅读相关的领域产生学习兴趣为主,这样能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讲授阅读方法时,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以解决根源问题为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多角度、多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兴趣培养教学。鉴于此,本文对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问题
1、教学忽视讲解与传授
为了落实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很多中小学校开始实施“自主学习”的相关政策,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施“自主学习”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在课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对阅读课堂进行引导,忽视讲解与传授,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在开展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很多疑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也不能形成完整的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极大地降低了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虽然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中,教师的阅读教案并没有打破“单一”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降低语文阅读的兴趣。此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侧重于“字、词、句”的理解,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技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在课堂及课下不能实现语文知识的主动获取,从而显著降低了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
3、阅读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十分重要,这是阅读教学开展的基础与原则,但是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并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的概要选择阅读材料进行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深入。此外,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基础,存在部分学生阅读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
二、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1、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在核心素养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控制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方向,将课堂中心转变为学生,逐渐构建成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提高他们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情况下,教师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和学生互动,也不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低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沉浸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
例如,在讲到《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想办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涉及小植物面临问题,植物妈妈想办法解决的过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故事情境,让他们沉浸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为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如“小马过河”。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带有感情,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更加投入,形成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讲完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听了‘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之后,能够发现什么呢?”有的学生会说:做事情应当自己去尝试,不能只听他人描述。教师就可以说:“对的。但是,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小马的妈妈鼓励小马自己尝试,那是不是小马的妈妈一直支持小马,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你们的妈妈是不是也总是帮你们解决问题呢?”学生陷入思考。然后,教师对学生说:“大家知不知道,植物的妈妈也是很有办法的呢?”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营造朗读氛围
教材中大部分的课文都适合朗读,语文课堂正是通过多姿多彩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评析,小学生很容易被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声带入到阅读材料中,因此教师要对朗读给子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堂时间用生动、自然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叙述,在朗读时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角色背景发生变化时相应地语调的转变,同时教师自己要做到在朗读课文时娓娓道来,切莫生硬死板机械化的朗读,使课文更加真实,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化“话”为“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边读边想象,将语句中描述的画面在头脑中描述出来,朗读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化学习,在开心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不仅与文章融为一体,同时也会更加愿意自己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主动地了解课文中角色心理乃至情节的转变。
例如我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在课堂开始前我先声情并茂地将课文朗读一遍,引导学生在听的时候幻想自己也和课文中的主人公“小蝌蚪”们一起找妈妈,在朗读到课文的最后,即小蝌蚪们找到妈妈的情节时,着重强调青蛙和小蝌蚪的关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3、运用信息技术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且被教师运用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可以让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保持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想象课文描绘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童年时期的幸福和愿望,上课之初,笔者先用信息技术播放了歌曲《春天在哪里》,并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在歌曲中看到了什么。之后,笔者再鼓励学生阅读《找春天》这篇课文,并鼓励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描述的一幅幅美景,思考这是不是作者看到的镜头、这些语句特别在什么地方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视阅读教学的既有问题,秉持生本理念,借助新课改之风,不断扩展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创设趣味性与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茂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8,(51):374-375.
[2]沈芝.探讨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8,(5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