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数据分析素养落到实处—以“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4期   作者: 张月波
[导读] 文章以“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为例

        张月波
        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 广东 广州511431
        摘要:文章以“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为例,在教学中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情境,在课堂中落实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教学中组织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积累统计的活动经验;教学中组织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积累统计的活动经验。
        关键词:收集  整理  描述  数据分析  
        史宁中教授认为,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就在于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中,“数学语言”体现为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核心概念。
        “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从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后,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并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并驾齐驱。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具备数据分析素养的学生更有利于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掌握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模型,具有数据分析的能力,是形成数据分析素养的重要表现。曹培英老师在《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中强调:“在知识技能层面上,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有赖于统计过程的经历,脱离了这一基础,观念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判断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途径。学生需亲身参与统计的过程,才能真正对数据有“感觉”,才能做到根据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数据分析素养呢?如何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呢?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为例展开论述。
一、努力创设情境,在课堂中落实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说明问题、分析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数据分析观念的精髓。小学阶段首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数据意识,即当遇到问题时能通过设计简单的数据收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需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据是有用的,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创设现实情境,认识到一些问题需要借助数据才能解决
        在《条形统计图》例1这节课中,笔者向学生提问: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8月份北京的天气情况如何?这就必须要借助数据才能解决了。教师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播放一则天气预报,认识天气图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必须通过数一数表中的各种天气情况,统计活动由此引发。学生根据获得的数据,条形图等,对北京8月份的天气情况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晴天较多。若不借助数据的分析,就不能很好地解决8月份北京的天气情况了。


2、联系熟悉的生活情境,借助数据能了解更多信息
        在《条形统计图》例2就是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早餐。笔者在教授例2时,创设李阿姨在学校附近准备开一家早餐店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调查、统计本班最喜欢吃的早餐目的和意义。通过统计后,可根据数据了解到本班同学最喜欢喝牛奶。因此,李阿姨在制作早餐时应该有重点地制作,多做同学们喜欢吃的,营业额就更高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卖早餐也要根据当地情况有重点地制作,不能麻木地制作各种早餐,从而读取了更多的信息。创设熟悉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借助数据了解到更多信息,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二、教学中组织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积累统计的活动经验
        教学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既是体会数据分析观念自身内涵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积累统计活动经验,逐步形成统计技能的主要途径。
        在《条形统计图》例1中,学生必须参与数据的整理过程。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将这个月的天气进行整理,绘制表格。可用画“正”字的方式进行整理。最后,以小组合作形式,对数据进行描述,绘制条形统计图。在本节课配套的练习中,笔者创设情境,学生将要举办一次全班的生日晚会,那么必须调查、收集全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较多出生的那一月作为生日晚会的选择日期。在这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培养了数据分析素养。
        在本单元例2中,教学重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统计全班最喜欢吃的一种早餐。首先,笔者让学生在课前以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早餐,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过程。其次,课中进行一次唱票活动,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再次,学生根据获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共同经历描述数据的过程。最后,根据条形图上的数据进行分析,逐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三、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的分析过程,感受数据背后的更多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感受数据带来的现实意义。对数据本身的读取,用得到的信息回答具体问题,感受数据背后的更多信息,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世界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本单元例3中,1格表示5个单位,逐步延伸到1格表示几。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到这里用每格代表5辆车的必要性。同时,在统计结果中,体会到轿车的数量是最多的,比面包车多了20辆,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逐一进行比较。最后,通过统计结果,意识到现今社会车流量十分大,随之产生的废气等污染环境,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大家对环保的重视,爱护环境,守护我们的家园。
        统计课程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单纯对数的研究是数与代数的内容,不是统计的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学会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客观世界作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喻菊.紧扣过程探究,培养统计观念[J].优质课例教学,2020(3).
[2]林迎陶.经历数据整理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J].数学教学通讯,2020(3).
[3]崔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新课程教学,2019(22).
[4]柏劲松.追本溯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J].教学实践,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