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朱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 福建省 漳州市 363200
摘要:高中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目前大多数高中生都是寄宿生,寄宿生制度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寄宿生的生活起居问题,解决了父母没有时间对未成年人进行监护的问题,但由于寄宿生长期和父母分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生活能力不足带来的困扰和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负面影响。笔者将以高中学校寄宿生为研究对象,分析高中生目前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探析导致学生生活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原因,从而探讨培养高中寄宿生生活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寄宿生 心理状况 自我调节 途径
引 言:
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实行寄宿制度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实行集中教育提供了便利,但是寄宿制管理一般都以所有的寄宿生为管理群体,一般人数众多,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寄宿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探析学生心理和生活调节能力差的具体原因,在实际的教学经验中积累能培养寄宿生心理和生活自我调节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出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当前寄宿生不良心理素质的表现
(一) 叛逆心理强烈,过于放荡自我
中小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智慢慢发展起来,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叛逆心理比较强烈。这种叛逆表现在不爱在家庭活动中参与,追求自我个性的解放,希望能尽快融入社会。而寄宿生活往往会使这种叛逆心理发展得更甚,失去青少年该有的担当。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使学生形成特立独行的性格和飞扬跋扈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情绪压抑低迷,性格内向极端
许多选择来学校寄宿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时间有限,或者干脆在别的城市工作,没有时间精力照顾好孩子,所以就考虑到使孩子在校寄宿,认为集体生活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与成长。殊不知,家长的引导与家庭的教育永远也无法被代替和被忽略,长期没有父母关心的学生,一般在性格方面都比较内向,他们渴望被父母关心、渴望与父母更多的交流,寄宿制生活使得学生没有机会进行这些活动。
(三)性格冷酷孤僻,内心欲望畸形
由于缺少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部分学生在内心对于家庭关爱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偏差,只能由充足的物质条件来满足,一旦无法得到满足,内心就会十分不平衡,与父母产生冲突,最终就发展成父母和孩子之间互相不理解的局面,与父母都缺乏沟通的情况下,更容形成孤僻的性格,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往往使得个体渐渐融入不了社会这个大家庭。
(四)意志力脆弱,缺乏韧性
现代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会使得家长对于家中的“独苗”十分重视,对于孩子的过度重视确实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与优越感,但有时却会适得其反。而生活的优越现状,往往使得学生在一帆风顺的生活中心理承受能力变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脆弱的意志力使得学生情绪得不到调节,从而陷入挫败感中无法自拔。
二、影响寄宿生生活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原因
(一)家庭关爱的缺失使得学生对于亲情的感知变少
家庭是给予青少年关爱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孩子的日常表现和心理素质往往是一个家庭的缩影,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家庭的幸福与否。寄宿生一般一周或一个月甚至更久才能回家一次,若家庭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还存在问题,那么学生对于家人团聚、家庭和睦的渴望就会更深层次的深入。
(二)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对于寄宿生活不适应
学校的寄宿生活一般是以集体为管理对象,要做到面面俱到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有些学生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连洗衣服、整理东西的家务都难以做好,这就让学生难以适应集体的宿舍生活,打理不好自己的生活,就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社会参与度减少,学生精力无处释放
寄宿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固定的作息时间要学生遵循,而学生对于这种具有量化管理特点的方式往往十分抗拒,尤其是对于放荡型的学生来说,按照固定的次数、规定的范围、同样的模式进行活动,使得学生无法随心所欲释放精力。
三、培养寄宿生生活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途径
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为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十分重要。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该如何调节学生在各方面条件的缺失来提高学生的内在能力,如何在寄宿制管理中加强学生的自我调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学校方面
1.转变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严厉与关爱相结合、学习科学知识与培养内在能力相结合、减少说教,而增加一些主动的关心与关爱,教师要发挥主动性,对学生的状况主动了解,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使学生在学校寄宿生活中也能体会到家的温暖,彼此之间理解尊重了,教育效果自然就得到改善。
2.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家庭元素
由于长期和家庭成员分开,聚少离多,寄宿生对于家庭温暖的渴望会更加强烈,因此,学校的生活和环境设置应该更加温馨、更加和谐,不把宿舍设置成另一个学习场所,而应该把宿舍设置成一个放松身心居住场所,使学生能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私密空间,使他们能在学校宿舍有家的感觉,能够随心所欲的释放自己的天性,为更好地开展课业学习奠定基础。
3.增加社会元素,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社会氛围
寄宿生对社会环境也充满了渴望,社区生活、乡村生活、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鸡毛蒜皮等,都是学生本来有的居住环境,因此,学校的宿舍设置可以参考社区的布局来进行改良设计,打破思维局限,对所有宿舍分区设置,也像社区一样分出区域,且开启社区式宿舍命名,使宿舍从外观上模拟社区形式,给学生在视觉上以社会环境的感觉,把宿舍建成一个可以学习、游玩、社交的综合场所,充满趣味性和生活气息。
4.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走向社会和自然
学生是社会和自然中的一员,对于外部世界的渴望往往十分强烈,对于社会和自然往往具有征服欲和好奇感,所以,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融入社会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进行郊游野炊等活动,对社会中的人多接触多交流,通过具体的活动培养学生开朗积极的性格,加强自我调节,以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增加生活体验感。
(二)学生方面
1.强化自我管理
寄宿生活是一个集体行为,需要与其他的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去融入集体,通过与他人合作分享来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要使自己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在集体生活中加强对自我的管理,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必要时寻求帮助。
2.增强交往能力
教育是一个促进内在精神世界和科学知识学习双重进步的过程,因此作为学生主体,应该加强对提高自身内在能力的重视,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可以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也能促进困难的解决,实现个人的发展。人只有掌握交往的能力,才能进一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关注,而寄宿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心理的形成更是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只有培育出心智健全、心理健康的优秀孩子,才能使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顺境逆境,都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功与失败,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奔跑着、前行着。
参考文献:
[1]尚子楦.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心理调节能力[J]科普童话,2019(35).
[2]贾晓波.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途径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