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4期   作者:热依汗古丽·吾守尔
[导读] 文化是民族的历史的积淀,传承历史特质,反映时代的特点。

        热依汗古丽·吾守尔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学 831200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历史的积淀,传承历史特质,反映时代的特点。从古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历史的洗涤,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也必将传承下去为时代发展给予相应指导。国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将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落实。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研究范围,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意义以及对策,对于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有效应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深刻的人生道理与高尚的道德要求,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从生活与社会角度,通过理论揭示学生自身发展以及与他人、与社会交往过程中所需要的道理,运用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讲授更加具有说服性、寓意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结合,对于文化传承与学科教学具有双重积极影响,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细致讲解图文并茂,更加能够深刻理解寓意
        国家倡导发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课本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富含大量传统文化内容,以文字解说、图片展示、故事材料等形式呈现,使学生形象生动感知传统文化。首先,教师讲授,使学生能够共同感知传统文化的情感境界。其次,小学生对于多种形式的图片、故事比较感兴趣,自己研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比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节课中,课本包含传统文化四大发明图片,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引起兴趣,教师讲解当今时代新的发明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于科技的崇尚之情以及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
        2.品读传统文化,提升道德水平。
        道德与法治学科,顾名思义,对于学生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授课明确道德要求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是重要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的道德要求贴近生活,实践性强,从家庭、学校等的角度设定的较多,便于学生学习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家风以及邻里相处的要求富含丰富的内容,并且通过故事展示,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小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比如,在对孝敬父母进行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进行讲授,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孝顺父母感情,也提升学生与人相处的礼貌文明水平。
        3.践行传统文化,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处于习惯养成的阶段,很多方面刚刚接触,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健康的生活与学习的进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课程内容从学生生活出发,教授学生优质的学习习惯以及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处理好自身的内务问题。比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授学生进行问候见面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见面有礼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古代现代的问候方式的对比,使学生明确中华礼仪之邦的传承与发扬。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身临其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过于呆板不易理解,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蕴含的道理与情感。比如,教师教授《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部分内容时,讲解各民族的常识以及民族之间关系,比较晦涩,难以理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扮演少数民族,身穿少数民族服饰,展示少数民族习俗,帮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某一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演变过程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常识的相关知识。在这一情境扮演过程中,学生了解民族常识,也了解了传统民族习俗以及文化,并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记忆。
        2.依托互联网,利用数据信息
        当今时代,知识可以实现跨越空间与时间的传递,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打破很多对于传递的局限,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利用互联网搜集知识,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涉及生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更需要互联网教学的使用,将传统文化知识与课本知识相融合,提供深厚的理论支撑与丰富的故事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过程中。
        3.拓展课外阅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深厚的内容,广博的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课本知识的解读只是一小部分,并不能够涵盖体系的所有知识,因此,必要的课外阅读,就需要学生自身进行拓展学习。比如,学生在学习科技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阅读《天工开物》了解自然科学初期的发明创造,了解科技的发生演变;在学习环境生态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阅读《水经注》了解环境地貌,感受中华自然风光、河山的魅力。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与课内知识形成呼应,更加能够深刻体会文化寓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文化的传承,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任海燕,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25
        [2]姚玉琴,卞小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9(24):11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