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梅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第三小学
摘要:音乐学科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日趋深入,音乐教学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但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面还比较滞后,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问题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音乐教师需以新课改为契机,系统、深入变革音乐课堂教学思路和策略,促使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素养等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一些音乐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不相适应,教学内容偏重于专业音乐知识,导致音乐课堂的枯燥性较强,阻碍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精神,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需求等因素,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1 趣味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学生将难以深度参与到课堂当中,进而降低音乐教学成效。同时,小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思考与理解能力,单单通过口头传授,学生无法感知音乐作品的美感,也难以正确理解音乐理论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运用趣味教学策略,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兴趣需求等选择针对性的内容呈现方式,以便促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得到激发[1]。
1.1 故事参与
故事因具有生动情节,受到小学生的广泛青睐。教师可将故事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依据音乐作品的主题与内容,创编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趣味性故事,将学生探究热情激发出来,促使其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作品欣赏当中。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改善,音乐课堂的吸引力也显著增强。例如,学习一年级上册《小青蛙找家》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内即可向学生们讲述趣味性的故事:夏天的池塘中,有几只活泼的小青蛙。忽然,暴雨袭来……通过这样的故事导入,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快速吸引过来,纷纷随着故事的进展而出现愉悦、紧张等情绪。教师继续讲述,“小青蛙着急回家,但有两三只青蛙忘记了回家的路,我们需要通过唱歌,帮助他们回家。大家愿意帮助小青蛙吗?”学生们纷纷表示愿意,教师适时的组织学生学唱新的歌曲。再如,学习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们生动讲解泼水节的由来,“传说百姓经常受到火魔王的危害,有7个善良的姑娘……”通过引入泼水节的由来故事,学生们的好奇心得到调动,课堂学习兴趣显著高涨。
1.2 律动参与
好动是小学生的重要性格特征,通过将“动”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可促使学生的音乐课堂体验得到优化。同时,学生们在动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直接的感受和理解音乐知识,从而改善音乐课堂学习成效。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动物说话》一课时,为帮助学生们熟练掌握节拍知识,教师可先用手部节奏模仿小鸡、小鸭等动物的语言。学生们兴趣产生后,教师鼓励学生两两结合,单以手部节奏开展趣味对话活动。此种新颖的律动形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
2 创设情境,凸显学生音乐审美主体地位
通过课堂音乐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感知音乐情感,进而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情境教学得到广泛的认可,情境创设手段也日趋丰富。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所符合,这样情境教学的价值和优势方可以得到发挥。
2.1 多媒体情境
音乐作品主要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由于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抽象能力,单单聆听音乐作品,难以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而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则可丰富音乐知识的呈现方式,高效融合声、图等元素,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因此,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唱脸谱》一课时,教师在开展新知讲述之前,可先用多媒体技术将《红灯记》、《铡美案》等京剧经典片段播放出来,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国粹的魅力。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关注脸谱,思考脸谱在京剧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2]。
2.2 表演情境
很多音乐作品蕴含着生动的故事,教师可结合音乐作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歌曲内容与情节,感知音乐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花木兰》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依托《花木兰》选段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豫剧与河北梆子。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完成《花木兰》戏剧作品的赏析活动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已经了解到的花木兰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编音乐舞台剧。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分别负责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任务。通过共同协作,高质量完成表演任务。此种表演活动符合学生的天性特点,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3 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音乐是人类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音乐作品能够有效刺激欣赏者的情感。为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效,教师要积极开展情感交流活动,依托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情感内涵等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得到生成。这样学生在深入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也能够获得积极、良好的音乐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聆听过程中,通过联想与想象体验作品的情绪,感知作品的节奏、调性等细节,进而合理判断作品情感与情绪[3]。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梅花三弄》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呈现《梅花三弄》这首古琴曲,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充分联想曲中所营造的形象。其次,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聆听过程中脑海中所浮现的形象。有学生说,在优美的音调下,仿佛看到梅花在静夜明月中微微摇动的景色。通过本种教学手段的实施,学生们对美的感悟能力也可得到有效培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特征,针对性调整音乐知识的呈现方式。同时,要密切关注教学领域的前沿动态,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效得到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常海彦.浅谈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J].黑河教育,2018(8):68-69.
[2]陶丹红.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黄河之声,2019(5):110-110.
[3]朱燕华.刍议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黄河之声,2018(3):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