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锦锦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书院 山西 晋中032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意识、素养的塑造期、启蒙期,儿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形成的体育技能,学习的体育知识,培养的体育能力,将会伴随其终身,且对于自身思想认识转变、综合素养提升、价值观念塑造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而且,与文化基础学科相比,由于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很强、参与度很广、体验性更深等特性,以致儿童在体育活动参与中所形成的能力、培养的兴趣对于其文化基础学科学习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时,应该以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基础,对教学的方式、手段、措施、路径等予以优化、创新、变革,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促使学生在实践、参与、体验中更好学习体育知识、逐步提升体育技能,在诸多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教学引导下实现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深度塑造与充分激活。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研究
体育在儿童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兴趣培养、技能形成、素质塑造领域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对于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小学学生而言,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实现对其创造性思维的深度塑造与全面培养,有着很强的必要性、科学性、现实性。因此,教师在践行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时,应该以儿童实际为基础,设计诸多与儿童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相契合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活动的优化、教学路径的拓展、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措施的优化,鸡儿学生更多实践、参与、探究、体验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深度感知中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学会创造性学习体育知识、解决体育问题、提升体育技能,在体育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全面提升与持续增强。
一、根据学生身心特性,均衡开发学生体育潜能
科学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指导,对于学生左脑、右脑的开发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思想观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体育技能的训练,虽然有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但是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则比较欠缺。行为学研究表明,只有将知识学习与体育实践深度融合,方可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也可以切实激发学生身心各方面的潜能与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一些基础性体育知识教学、体育技能培养时,应该加强对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灵活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潜能,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创造性指导,帮助儿童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在创造性实践训练中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增强。例如,在开展篮球、乒乓球、排球等球类活动时,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改变常规的动手方式,改用左手触球,通过对教学参与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用自己并不熟悉的方式通过身体左侧的运动来带动右脑的发挥,在左脑与右脑的交替协作、转换中获得体育潜能的开发。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全面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的多数儿童年龄较小,且求知欲、好奇心较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按照固有规划、已有模式落实指导,势必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且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指导时,应该多给予学生实践、参与、体验的机会,切实凸显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参与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身意愿与需要获得体育知识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培养。例如,在以足球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足球活动内容为辅助,尝试自行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结果,很多平时看似不够活跃的学生都踊跃发言,且均提出了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意见与建议,教学的氛围瞬间变得更加活跃。而针对学生所提出的想法,教师在综合分析后,集多数学生所提出的一些可行性意见为一体,对教学活动的方式予以优化与变革,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进行协作、互动、研讨、实践,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有效性,又实现了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与学生体育兴趣的全面激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己去设计体育活动的规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小组合作成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游戏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幼儿这类体育锻炼形式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也会表现地比平时更加地活跃和积极。
三、渗透逆向思维培养,有效训练学生创造思维
对于很多小学阶段的儿童而言,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内即可实现,必须以长期性、持久性、针对性训练为驱动,让学生在多元、丰富、深入、有效的思维训练活动激活中学会创造、敢于创新,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向着与自身认知需要相契合的方向而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借助逆向思维训练的方法,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方式、手段、路径等予以延伸拓展,为确保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强化与提升而给予保证。例如,在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做错一些动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和分析,探究按照这一动作规范,为什么跳不远?其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动作应该是怎样的?而学生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其对于规范性动作的理解自会更加深刻,于无形之间实现了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又如,教师在跳绳教学中,可以即时引入一些花样跳绳的技巧与方法指导,并鼓励学生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自由组合,互相指导,打破常规,将诸多有趣、丰富的跳绳花样融入教学活动视域,达到充分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而这种以逆向思维训练为辅助的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教学方式,也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效训练提供全面帮助。在排球训练的过程中,适当地改变规则来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的活跃,避免受到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
总之,将创造性思维训练融合至小学体育教学,既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性,又顺应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与自我发展需要,且可以为体育教学高效开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坚实保证。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时,应该以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为抓手,积极开展研究与分析,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深度优化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对于儿童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意识、创造性能力的深度塑造与全面培养。而且,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与发展需要,教师在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时,也应该注意教学指导的差异性、针对性、层次性,使每一个儿童在与自身发展需要相契合的认知视域内参与体育锻炼、获得认识提升,实现创造性思维训练与个性化发展满足的互促并进。
参考文献:
[1]卞林娟.小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品位经典,2019(11):105-106.
[2]谢玫瑰.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26):68.
[3]菅红.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措施[J].考试周刊,2019(15):143.
[4]秦粉娣.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