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明 邓学军
通城县大坪中心完小 湖北咸宁 437431
摘要:新课程下提高课堂有效性是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体现的,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注重学生在课堂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效性、必要性和自主性,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课堂动手实践的操作性、规范性和工具性。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师很好的完成“教”,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数学课堂的“学”,这才是有效课堂的最佳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引 言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十分基础而又非常重要:一方面,数学具有生活性,许多数学知识都是由生活经验总结而来,生活气息浓烈;另一方面,数学具有实践性,数学的应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只有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怀抱着热情去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及内涵,形成以数学眼去光看待和分析日常现象与事物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数学应用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1课堂氛围比较沉闷
有效的教学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突破诸多的局限性,展现能动性等,使得教学的开展得到保障。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从当前的现状上看,在教学氛围这一方面是比较缺乏的,在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子非常中,使得课堂氛围沉闷、死板等,使得学生兴趣缺陷,很难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增强。
1.2教学设置缺少实践性
在原本的教学模式当中,应试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也比较陈旧,常常是重理论和轻实践的,使得学生长时间的沉浸在枯燥的知识当中,使得其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在现代教学当中,结合以往教学的不足和问题,教师也应予以改善,秉持着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在教学中多多的设置一些实践性的内容,使得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锻炼,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获取到更多。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转变教学模式,调动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是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所以,想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转变教学的模式与态度,更新教育的理念,摒弃掉一味的死板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施教。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而数学知识是极其复杂和抽象的,学生学习起来可谓是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了解学生这一学习特点,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
开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积极的引领者,让学生发挥出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
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还要积极的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程度,增加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情境模拟导入法、预设问题导入法、以旧引新导入法等方法做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实践教学:促进数学知识运用
数学学习的最大特点在于,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其知识和技能。为此,教师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即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实践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将一些数学计算方法以可操作的步骤呈现出来,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组合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割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用硬卡纸制作七巧板,通过拼接七巧板,把组合多边形呈现出来,然后分别计算单个七巧板的面积再相加,以此算出组合多边形的面积。由于组成七巧板的图形是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这些常见多边形,因此学生可以直接利用面积计算公式算出其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形成“切割组合多边形为常见多边形”的计算思路,从而有效掌握计算组合多边形面积的方法。
2.3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实践运用知识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并实践于生活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日常生活实际同教学内容的结合,要使教学的内容灵活的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现象,
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效地实践,这对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也可采用模拟生活实际的场景来让学生具体实践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算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日常买卖的情境,比如在商店中,教师课前准备一些物品,并且标价,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店主和买家,模拟买卖交易的场景。
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对于日常中数学知识的渗透有所了解,从而对数学知识更加具有求知欲望,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4明确教学目标,展现导向作用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当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将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增强,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增强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为教学的开展发挥导向性。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应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明确好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的开展起到导向作用。比如:
(1)学生应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并能借助性质的运用,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变成分母相同且大小不变的分数.
(2)懂得“事物间是互相联系”的道理.
(3)培养学生概括、综合、比较、观察等思维和能力。在这样的目标明确下,就能为后续的开展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使得后续的教学得到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避免出现与教学目标相偏离、脱离的情况,真正的展现出教学目标的导向性,以在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能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2.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为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建构并掌握知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观察、归纳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解答不同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例如,在教授加法运算定律时,可设置如下小问题:
问题 1 :张叔叔准备和小伙伴骑车游玩三天,第一天上午骑了 43 千米,下午骑了 55 千米,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呢?同学们可能采用不同计算方式得出同样的结论,即 43+55=98(千米)或 55+43=98(千米)。在该计算过程中,帮助学生探究加法交换律。
问题 2 :张叔叔骑车过程中,第一天骑了 98 千米,第二天骑了 92 千米,第三天骑了 88 千米,这三天总共骑了多少千米?同样地,同学们可能采用差异化的计算方式得出相同答案,即(98+92)+88=278(千米)或 98+(92+88)=278(千米)。为此,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个数相加过程中,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正确理解加法结合律。
2.6科学运用多媒体课件,拓宽知识广度
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渐发达也在某种成都上改变了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信息技术成为一种教学工具亮相在教育教学中,成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的知识逻辑理论性较强,小学生的理解程度有限,而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很好地辅助了学生理解数学抽象的知识。多媒体课件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具象、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变为平面图形等,直观形象的把数学抽象的概念呈现在学生眼前,利用多媒体课件,还能拓展课外的数学知识,达到知识点的扩展延伸理解,在帮助学生简易理解的同时更拓宽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维度。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图文并茂的把数学知识展现在屏幕上,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当中,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学科,并且逻辑性也比较强,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联想能力稍微比较差的会跟不上,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低。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正确的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真正的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小学低段年级课堂管理策略[A].朱晞.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2018
[2]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A].马丽丽.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7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A].邢子英.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
[4]小学数学打造生动课堂教学方法浅析[A].李宝福.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