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蕾
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师、学生、数学课堂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在努力转变旧的教学观念,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精神,树立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发展观。
如何采取科学的方法,为学生创建一个喜闻乐见的数学课堂氛围,是新时期下教师尤为关注的话题。的确如此,只有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就会喜欢上数学。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情境,极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去体验和学习数学,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也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情境的创设不仅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还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定。
1、利用游戏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年龄较为特殊,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周围的事物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如果数学的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教学质量也很难提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爱好,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数学知识和游戏相结合,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元 角 分”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去“超市买东西”的游戏情境。课前给每一位学生准备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学具纸币,利用图片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物品的价值,例如袜子的价格是5元,牛奶的价格是4.5元,书包的价格是28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要买的物品,计算出总价格,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自己应付多少钱,超市应该找给自己多少钱。像这种利用游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更好的掌握加减法的知识,在游戏中更好的学习数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紧密联系实际 学习理解数学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就必须从学生的身边抓起,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除了将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大胆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在实践活动中领悟数学,掌握知识。
比如教学“认识方向”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只是从书本上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字而已,对于它到底在哪个方向并不清晰。所以,我让学生放下课本,走出教室,来到操场,面对早晨刚刚初升的太阳,面对他们熟悉的校园建筑,真正懂得了东南西北的准确方位。
二、建立新型的学习模式
1、动手实践 给学生丰富的活动体验
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活动过程,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尤只是在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进而形成概念。还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来源创造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如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通过提出的两个问题:a.如果给长方形贺卡镶花边,该从老师提供的三种长度不同的彩带的尺寸中,选择哪种长度的彩带最节省?b.议一议:要准确确定、选择彩带的尺寸,要研究哪些数学问题?要收集哪些数据?从而引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合作、实践等方式参与长方形计算,求出花边的长度,明确花边的长度就是长方形周长。这种使学生在活动化情境中学习的形式,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也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完成的。
2、自主探索 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对知识而言,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出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只有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试一试,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教师要先设计好问题探索的过程和要求,使学生带有目的性、任务性去进行探索。比如在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时,我先通过让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出示的学习任务,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孩子们不但能通过知识转化的方法寻找到答案,还能总结出计算法则。这种由之前老师填鸭式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完成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极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并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研究《课标》、钻研教材,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