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珍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崇安小学 3543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形成发展的关键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实践检验,小学语文学科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具有特殊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利用有效对策推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有以小学语文课堂为载体,让道德之花开满遍地,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才能有效发挥,“润物细无声”,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才能够有效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对策
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就其教材内容而言,其古诗、散文、诗歌、童话等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道德观念,如爱祖国、爱自然、遵纪守法、爱动物等。加之语文以文字为媒介,与学生之间实现情感互动,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1]。因此,语文学科被称作是德育教育的“百科全书”。这也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语文学科这一德育功能,要在教学实践中以语文教学助推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在识字写字中渗透德育教育,品中华文化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同样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要让学生们认识常用汉字2500左右,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面对大量的生字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正确书写习惯,如何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逐渐成为了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的思考重点,也成为了语文教师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2]。
自古以来我们强调“方正”二字,我国汉字方方正正、规规矩矩,蕴含着我国的千年中华文化。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汉字时要适当的渗透开展中华文化教育,去传输我国语言文字背后的道德内涵。这样能够让学生不再单纯的学汉字,而是基于学汉字的基础上学文化,汉字学习不会变的枯燥,同样学习效果也突出。
如在学习《飞向月球》中的“膏”这一字时,很多学生在书写时会将“膏”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离,或突出上半部分,或突出下半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就不同的“膏”的书写,做对比,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够写好这个字,即“上紧下松”。同时为学生讲解“膏”字的变化,引入我国汉字文化。这样的趣味教学模式既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技巧,又能够让学生在识字之中品味中华文化,品味其中蕴含的道德色彩。
二、在阅读文本中渗透德育教育,感主题思想
纵观语文课堂上的多个阅读文本,无论题材、无论内容都蕴含着或多或少的德育色彩。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加以挖掘,将阅读文本中或显性、或隐性的德育色彩无限放大,让学生不仅能够近距离的接受阅读文本的学习,同样能够通过阅读文本获得心灵上的感受,实现情感上的丰富,从而在阅读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道德的熏陶、心灵的滋润[3]。
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课前做好丰富的备课准备工作,同时要利用互联网搜集大量的信息,让整篇阅读文本变得更丰富、更立体。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感受到阅读文本的深层内容,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德育效果。也要注意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适当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优化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伴随文字的变化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小兴安岭的画面,让学生去感受小兴安岭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景色变化,从而唤醒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能够感叹祖国美好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学生也会在这种积极情感的引入下推动学生进一步投入课文学习,实际上具有双向推动的效果。
三、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富德育体验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一方面能丰富语文课堂,另一方面则能够通过语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技巧。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实现学生德育教育培养。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朗读活动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语文活动,它能够通过让学生抑扬顿挫的读进入语言文本的世界,从而在朗读职中和原作者之间进行对话。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深入朗读,入情、入景的读,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悟情明理”,德育教育效果十分突出。
如在朗读《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配乐《红旗颂》让学生们大声的朗读出来。在朗读中学生能够感受豪情壮志、感受到庄严肃穆,学生的爱国热情随着语言文字、旋律音符的跳动而荡漾在心间,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2、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思维表达的最高级形式,它能够综合反映出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写作要求学生讲真话、述真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习作练笔的方式,让学生们表其情、表其感。可以选择主题鲜明且内容积极的作文素材,作为开展写作语文活动的主要对象。这样能够让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剖析自我对积极主题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情感的唤醒,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在针对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转道德行为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要依托上述活动,还应当具有针对性。学生之间的差异、行为表现不同,会折射出学生个体所存在的不同的道德问题。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看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对学生作出点拨、指导,实现对学生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认识的转化。这样德育教育才能够“对症下药”,才能够贴近每一个学生[4]。
如我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发现某一个学生总是在课堂上走神,要么涂涂画画、要么闷头睡觉。我没有直接的批评他,而是通过了解发现他总是感觉我忽略了他,久而久之他就不喜欢上语文课。就此我进行了自己的反思,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会通过分层设计问题、多元互动的方式和他、和其他的学生互动。我能够明显发现他的转变,他开始认真听讲,每当我鼓励他时他也会害羞的笑一笑。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一定要观察学生、走近学生,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更要就此去调整具体的教学。这样才能够将道德落到实处,真正落到语文课堂上,真正落到学生身边。
五、在家校联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落家校共育
家长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人公,同样也是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配合者。为了让家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道德榜样的作用,参与到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中,对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予以配合和支持。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实现多向联动,要和家长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配合,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做孩子的教育者、管理者、心灵陪伴者。只有这样教师和家长之间才能够实现和谐教育关系,家长才能够配合、响应语文教师的工作要求,携手推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共同创造孩子未来蓝天。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本身具有浓厚的德育色彩,是落实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参透语文学科这本“百科全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带学生去感受道德这本“无字书”,这样才能够达到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实现有效语文教学,实现学生道德培养。
参考文献:
[1]钟素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J].科学咨询,2020(05):141-142.
[2]梁毅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8):152-152.
[3]王超.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8):94-95.
[4]高艳平.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J].读与写(教师),2018(02):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