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敦胜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龙江中学 554000
摘要:传统文化,一言以蔽之,乃泱泱华夏五千年来思想、政治、经济等物质和非物质的总体。传统文化,乃是一个民族自尊、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乃是一个民族发展创新的基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的身影渐渐模糊,以至于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渐渐消失。本文深刻剖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作为教书育人重要场所的学校,更应该承担起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使命。而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极佳时期。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能够让学生更接近传统文化的地方,无疑是语文课堂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 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显得尤为重要。
1.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1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
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建设的国家,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一个品行优良,道德责任感强烈的人,无疑走到哪,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我国,兼容并包的理念贯穿古今,强大的包容性,让学生能够很容易接纳新事物,这也导致了“崇洋媚外”之风的盛行,引发了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
1.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长环境,不只是对于植物有影响,对于人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每一个人,必然带有某种特质,这些特质,无疑深受文化渊源的影响,而这渊源,也正是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熊猫也是中国独有,可为什么电影《功夫熊猫》拍摄者却是美国,不得不引人深思。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只有扎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创新才不是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
1.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
学习地理,同学们知道了世界有多大,这是世界观;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生活实践,同学们渐渐领会了生命和生活的意义,这是人生观;明辨是非曲直,懂得取舍,这是价值观。三观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影响着人们一生,间接的影响到社会发展。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传承友善、传承孝道、传承礼仪,以优秀的文化作为人发展的核心,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意义深远。
2.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2.1历史时代的变迁
中国文化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正因如此,文化的传承也是充满着坎坷。车同轨,书同文的秦朝,开拓丝绸之路的汉朝,万邦来潮的盛唐,可以说每一个时代的变迁,都会导致很多文化的流失。清朝的闭关锁国,近代的文化大革命,太多的历史因素,让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严重。
2.2教育的弊端
提及当代教育,很多人脱口而出就是诸如“应试教育扼杀了创新!”“中国教育落后于西方!”其实,虽然有这样的原因,但也不尽然就是全部。诗经、先秦古调、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至如今的白话文,思考其背后的时代背景,大抵便能一窥究竟。教育的真正弊端,归根结底受时代局限,繁重的课程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让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阶段,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殊不知,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哪?必修课的增多,让学生甚少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唯一能够接触的地方,除了语文课本,还剩下什么呢?
3.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举措
3.1亲近古文名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离不开课堂。提到诗词歌赋,很多同学都大感头痛,读不懂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兴趣的缺失。在教授课文时,老师应该尝试更多的方法,提升同学们的积极性。就以节选自初二课本《大道之行也》举例,可以让同学们先自由想象,究竟什么是大道为公?道是什么?同学们所理解的天下为公究竟是什么?让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构想,然后引入课文,再以授课的方式告诉他们,古人所理解的天下为公是什么?实现学生与古人思想上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学习兴趣,继而引发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索欲,从而达到亲近古文名篇的目的。
3.2传统授课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什么样的?一个教一个学,教的生硬,学的被动,别说是那些生涩难懂的古文了,即便是学生能看懂的白话文,也根本不会引发学生深思。语文课上,学生最爱听什么?无疑是故事。比如,在学习初二课文《望岳》的时候,可以先和同学聊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望月一诗写于公元735年,是诗人杜甫名落孙山,周游齐鲁之地时所作,让诗文有一个时代基础,同时也能丰富同学们的知识架构。如果单一的只说古诗,学生只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起来自然就比较吃力。
3.3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实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实践中学习是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在假期,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例如,让学生搜集一些课内外的有关“孝”的古诗词并品味其中的内涵和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回家后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在年假期间,可以让同学们走访亲友,收集门上的一些对联,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结束语:
传统文化不仅涉及到民族的传承,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人才的塑造和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亲近古文名篇,变革传统授课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等多种切实有效的途径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无疑能够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周文元 . 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