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30期   作者:刘伟
[导读] 小学数学不论是在教学体系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刘伟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八中学  816099
        摘要:小学数学不论是在教学体系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数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捕捉生活中的有关信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用数学。本文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这两方面展开了探讨和分析,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引言
        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1.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我国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但仍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融入于生活实际,可以使课堂教学通俗易懂和更加有的放矢,学生也能为了解决自己切身生活问题而兴趣倍增,于不知不觉间理解、掌握、应用数学知识。在日复一日的成功体验中,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爱上数学。
2.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体现素质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尊重数学的自身规律,更要让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产生联系。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及探究能力,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又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1.教学情境生活化
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能是一知半解,自然就不能学以致用。但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中将数学知识加入到学生喜欢的情景中去,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会大为改观,课堂教学再也不是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在进行折扣知识的讲解时,我提前几天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跟随爸爸妈妈去商场购物,亲临打折活动现场,实际购买打折商品,记录购买商品原价,促销折扣,实际付款等,初步触摸知识表层和质疑,然后,课堂教学中探究折扣相关知识,为购物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很深刻的印象。
        3.教学语言生活化,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专用语言,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数学语言就显得较为抽象。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再加上数学知识的专业性、严谨性以及逻辑性等特点,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障碍,致使其在解题过程中错误频出。如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学习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语言,则会使其产生记忆混淆。基于此,教师要想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引导学生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对相关数学概念进行理解和意义,并学会运用生活化的通俗语言解释这些概念;其次,在遇到或运用数学概念时,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利用多个节点刺激重要知识点部分,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透彻的理解,从而能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理解能力。
2.挖掘实际生活的教学素材
我们通常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一眼望去尽是密密麻麻的数字与公式,远离我们的生活,不容易理解接受。要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教材是教师讲课的主要依据来源,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加速,教材内容编写有时候会滞后于社会发展,在授课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内容,发现适合社会发展的东西。课本是教师备课的基本依据,生活中的实例是辅助内容。通过主要内容与辅助内容的完美结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课本中获得基础理论知识,从生活实例中获取练习题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认知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发掘利用生活实例时要注意挑选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过于困难或者过于简单都不能很好地起到相应的作用。在讲授中连贯性要强,避免与课本知识脱节,逻辑性混乱,导致学生听课时感到云里雾里。经过长时间发现利用生活化的题材来进行教学后,学生会逐渐培养成为良好的习惯,能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3.注重进行生活化教学评价
完整的课堂包括课堂将要结束时的教师评价,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讲解内容以及学生表现,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且在考核后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改善方法。评价与教学过程具有一致性,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评价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在评价中加入生活化的内容。教师在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时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也要对学生实际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引起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视,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的表现各有特点,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各自表现特点做出相应的针对性评价,不能一概而论。
        四、结束语
数学这门学科在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对万事万物感兴趣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学生还没有科学的学科框架,能力亟待教师的培养。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开展生活化教学并不是简单之事,不可一日而就,教师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帮助学生更简单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薛金友.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66
[2]李瑞元.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新通信,2019.21(03):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