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教学应聚焦的四个着眼点 ——以郑振铎的《猫》阅读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30期   作者: 王 飞
[导读] 散文阅读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
        王 飞
        福建省沙县第一中学  365050
 
                
        摘要:散文阅读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提高散文阅读教学成效应聚焦于写作主体的情感体验、言说对象、言说方式和学生的阅读经验。以文解文,以心契心,只有建立学生与作者及言说对象的链接,才能把散文阅读教学落在实处,落在益处。
        
        关键词:散文   阅读   教学  着眼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教学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这跟它的文体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具有自由、宽泛、散逸,很少限制的特点,很多类文都可以归属到散文。同时,散文又是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它最能真实、彻底地展现作者内心世界,传递作者的深挚情感。正如梁实秋所言:“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露的表面出来。”基于此,提高散文阅读教学成效显得迫切且不易。本文笔者将以郑振铎的《猫》阅读教学为例,探究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以期从这一篇中悟得其要旨,从而更精准地开展散文阅读教学。
        首先,散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写作主体的情感体验,要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即了解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并通过这些人、事、景、物来触摸作者的情思,来体察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如《猫》一文中作者着重写了家里养三只猫的经历,情感体验各不相同,字里行间,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在描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和情感变化时情感的自然流露。与第一只和第二只相处的欢愉,称它为小伴,感受其可爱,盛赞其活泼,享受着它伴随度过快乐时光的情景,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会为它的忽然消瘦而忧郁,为它的安全提心吊胆。哪怕它在园中乱跑,扑过来抢,扑过去捉,也并不感到反感,有的只是微笑的嗔怪。足见对猫的喜爱溢于言表。而对于它们亡失的心痛也毫不掩饰,直言难过与酸辛,慌张忙乱地找寻,怅然愤然地咒骂那捉去猫的过路人。自此,家里好久不养猫,可见内心伤痛之深。而对于第三只猫,见怜而不被惜显而易见,若有若无且招嫌弃,“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甚至于妄下断语“一定是猫”“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只因“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于是猫的罪状便证实了。我怒气冲天惩戒它。在看见黑猫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时,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感到良心受伤了,直言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内心的懊悔愧疚难以释怀,“永无改正过失机会”的强调,“永不养猫”的决绝发人深省。
        其次,散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作者笔下的言说对象,紧紧把握住其作者“个人化“描述的特征,而非概念式的泛化特征。《猫》一文中的言说对象“猫”,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具有的独特性,如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不仅在于它的外形、性情,还基于它在作者家中的地位和众人对它的态度。它是宠物般的存在,可以让人微笑着消耗光阴,可以逗乐生活。哪怕它乱跑,扑来扑去、滚来滚去,在我们的眼中就是活泼,我们对它有忧郁有牵挂,生怕它的失去。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的查问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一回,方才寻到。即便如此,也毫无生气,常常是笑着骂道,这何尝不是一种珍爱?把它当作亲爱的同伴。而第三只猫,尽显与前两只猫的不同。蜷伏着,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

不招人喜欢,不好看、更难看,若有若无的存在,带给人的感觉就是懒惰,没有丝毫的好感。大家甚至于鄙弃它的行径:对鸟笼“凝望”,认为它完全是有所图的神态,自然招致冤屈。哪怕它态度安详地晒着太阳,已实证并无我所认为的“畏罪潜逃”,但我还是怒气木棒所向。而它显得那么悲楚。更让我良心受伤的是它的死亡,虽然原因不是我所致,但终究曾受虐于我的断语和木棒。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驻足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严防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演变为谈论“外在的言说对象”活动。是基于文中猫的形象和遭遇带给我们的思考,而不是跳脱文外单纯地把它当成弱小者来对待,忽略其独特的象征性意义。
        第三,散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作者独特的言说方式,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散文的精妙处,在于细腻,在于丰富,它通过个性化的语文章法,让我们感受、体认、分离它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散文又常常托物寓意,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来寄寓其丰富内涵,这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因此阅读散文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如《猫》一文中,故事性强,结构井然,作者用风趣亲切的语言向我们诉说了养三只猫的故事,展现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也剖析了误解虐猫的刺痛心理,作者直抒胸臆。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之共鸣。另外作者借前两只活泼可爱的猫来表达生命的新鲜和美好,借捉走猫的人来喻指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借邻居来喻指那些助长邪气的人,由此表达对人性的谴责和世态的痛斥。通过第三只猫的故事,来言说旧时代弱小无辜者的不幸和悲哀。“我”之与第三只猫相比,我能言说,猫不能;我强势,猫弱势;我施虐,猫受虐。反思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就像文中的“猫”一样卑微,一样随时都可以遭受命运的不幸。进而让我们深思“人人何尝不会成为那只被人误解的猫”,由猫的亡失折射出美好人性的亡失。只有如此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才能真正地建立学生与这一篇的联系,才能真正得到阅读的要旨。
        最后,散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与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学生应以自己的心扉来阅读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感。阅读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猫》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经历过被人误解或误解他人?是否体验过被人冤屈或冤屈他人?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误解冤屈他人是一种怎样的姿态和心态?被误解和冤屈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由此来观照《猫》一文述说的猫的故事又有怎样的深意。《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而“猫”无疑表达出他对旧时代弱小无辜的同情,对专制霸道的谴责,弘扬了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这是他独特的经历体验,是独特的境遇所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我们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链接,也就是引导学生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也就是往“这一篇”散文的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作者是如何用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呈现了他丰富而复杂、细腻而温婉的情思。就更容易体察作者作为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直面惨淡旧时代的心态,那是一种怎样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那是一种怎样自省反思的精神和悲悯之情?
        综上所述,散文阅读教学,重在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体察作者所抒发的独特情感,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潜心求索,获得体验感悟,获得人生启迪,拓展丰富自我,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

参考文献:
《散文教学教什么》(王荣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Z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