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魁{1}张鑫{2}张昌毅{3}韩程鹏{4}姜飞{5}
国网昌吉供电公司 新疆 831100
摘要:随着我国目前的发展程度的逐渐提高,用电量也不断增加,对于电力公司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其中就包括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首先,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工作是直接与用互相对接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可以直接体现出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等内容。其次,电力企业采取一套科学的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管理水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电力系统
引言: 电力显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必需。而在电力系统管理工作中,需要用电力计量来衡量电力。为了不断地提高电力计量的综合管理水平,对电力计量工作、电力计量设备管理、电力监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电力计量工作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相关工作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主要探讨目前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 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优势
电力计量管理方面的标准化应用首先需要的是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并且按照要求贯彻落实在店里尽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以及结尾的工作中需要有一套原有的管理规范来,确保店里计量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贯彻管理标准化,还需要电力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将各部门的工作协调管理,加强信息的高速传递,能够大大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最后一点如上文所提到的要建立企业内的检验制度,对于电力计量工作的结果,检验和设备检验工作必不可少这项工作能够保证将电力计量的误差降到最低对于未达标准的计量结果需进行重新计量工作,并以此来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还能够加强管理机制的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电力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电力计量技术当前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我国每天用电总量也在逐步增加。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电力计量技术正在逐步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发展,提高了短时间段以内的供电效率,增加了定期内的供电总量。虽然,电力方面新技术的应用相比传统的电力电量技术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技术管理工作的研究。
2.1计量产品缺乏先进性
随着用电量的大幅增加,传统的计量电子仪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对于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计量产品不能继续使用。现阶段,电力计量技术也必须紧跟时代,通对电力系统的管理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促进电力计量技术的一体化发展。比如,传统的抄表,需要电力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去统计,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而现在先进的电力计量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统计,网上查询以及网上缴费,方便快捷。2.2检查力度不足
电力具有不稳定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比如,电子计量技术在实际运行中电压互感器在二次导线压降上会导致出现误差,在实际生活中电力衡量不具备简单易行的优势,从而在综合测量过程中也会出现错误。因此,电力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定制相关制度,将强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力度。如有发现互感器数据偏差情况及时调整,如互感器出现严重故障必须及时更换。
2.2管理制度欠缺
目前大部分供电公司内部工作已经明确分工,但是部分计量所存在侥幸心理,人为目前电力计量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稳定,没有必要在专职安排人员进行、检查、维修等工作,等到计量技术出现问题造成严重损失时,才随机安排工作人员去解决。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类似情况却时常发生,没有有效避免这类情况,而且随机安排的工作人员本来就没有责任去弥补因他人管理出现的问题,造成员工心理上不公,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分工明确细化的今天,计量所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各个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新时期供电企业建设标准化计量机制的有效途径
3.1 实现电力计量管理体系标准化
新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形势的深化改革促进了电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有效保证计量标准化监管、控制机制的落实,应在管理、工作队伍中贯彻现代化、标准化原则,加强思想引导,树立起规范计量的工作意识。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为电力计量工作整个运作过程展开规范化的指导,对计量流程进行优化,对不符合供电管理需求的制度、内容进行调整,构建起一体化、动态化的监督与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电力计量的精准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利用计量信息化系统,还能够对电力运行状态进行全过程监管,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可以及时向控制中反馈,技术与管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处理,降低异常影响。此外,应提升计量管理制度的透明性,让企业内员工以及社会大众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进行监督,不断提出优化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对计量管理进行科学调整。
3.2 计量设备的标准化配置
一方面,应加强对检测、计量设备被与仪器的管理,从设备的采购规划阶段出发,做好装配、调试、运行监测与维修养护等环节的工作。同时,设置专门的管理与维修养护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完善关于仪器保养维修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工具、仪器的检查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始终保持高性能状态,为计量工作提供客观支持;另一方面,应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档案,对各项计量数据、计量表进行标准化管理,统一档案分类、处理形式,尽量降低计量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加强计量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项计量设备、量表标准。对新设备与技术的应用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计量数值的准确性。对已经无法正常使用的设备进行报废,在申请更换的过程中,应依照实际的使用需求与标准填写报告。
3.3 构建计量技术标准化应用机制
首先,供电企业应依照行业标准、国家技术要求与单位实际供电情况等条件,对计量技术的应用进行标准化控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管理投入,对仪器设备进行升级,加强技术监管,确保计量数据的可靠性与精确性,面向用户群体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其次,应建立动态化的监管机制,对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定期检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形成对应的质量检测日志,不断完善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电力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缩小电力计量数据的误差;第三,供电单位应结合新时期不同客户群体差异化的用电需求,对电力计量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加大引进与投入力度,鼓励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鼓励研究人员加强科学经验、技术层次的交流。同时,不断拓展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培训的途径,科学调整从业者的能力结构,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为新计量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夯实基础。
结语:当今社会人们生存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电,我国每天用电量都是十分庞大的,电力计量就是为了对用电量进行统计跟计量。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为大规模用电计量提供了便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计量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电力计量管理水平,深入研究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中线损管理的重要性及改善措施[J].南方农机,2019,50(22):162.
[2]蒋红艳.基于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9(23):160-161.
[3]李杰,程祥群,程丰平.浅谈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32):164-165.
[4]陈雷.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状况分析及应用策略[J].山东工业技术,2018(23):149-150.
[5]富杰.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11):169.
[6]张春凯.电力计量中标准化管理策略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1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