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力营销信息化下线损的精细化管理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27期   作者:  汪珊 万雅诤
[导读] 现阶段,配网线损治理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使得配网线损管理效率得以极大的提升,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提升电力服务质量。
        汪珊  万雅诤
        国网孝感供电公司 湖北省 孝感市 432100
        
        摘要:现阶段,配网线损治理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使得配网线损管理效率得以极大的提升,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提升电力服务质量。基于信息化水平,开展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对控制线损,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线损精细化;信息系统;常态化管理
        供电公司通过信息系统管理,实现营销、计量、生产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形成线损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模式,从而推进线损工作的常态化管理,达到管理降损的工作目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信息系统概述
        目前电力公司已经普及了PMS系统、CMS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EDCM系统、线损精细化平台、配电负荷监测系统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提供了台区的基础档案数据、供电侧电量、售电侧电量、台区的同期线损和统计线损等。PMS系统提供了台区关联的用户信息,CMS系统提供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的出账电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用户表计的冻结电量、计量装置故障在线监测和反窃电应用,EDCM系统提供台区的同期线损(利用冻结电量的数据,使得电量数据来源周期一致),线损精细化平台提供了台区的统计线损(利用了用户出账电量),配电负荷监测系统提供总表的倍率、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排查台区线损要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也要清楚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关系。在使用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复杂台区线损问题的时候,只有比对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信息系统在线损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2.1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分析、报表功能
        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抄表、统计的功能,从而利用拓扑关系来进行自动计算线损,实现不同管理模式的自动统计,生成不同的线损报表,提供分析依据。首先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创建线损模型,通过对目前已经存在的变电站、计量点进行资料分析,根据拓扑关系创建模式,同时根据不同的监测数据来对模式进行自行调整;其次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自动线损计算。线损的计算由线损模型解析与电量抽取以及线损率的计算组成。信息系统可以每天、每月、每年对线损的指标进行统计计算,从而自动得出不同的模型图,同时它的计算也考虑了换表、修正以及其他的对象改变带来的影响。
        信息系统把电力系统的220kV、110kV、35kV 以及10kV 等不同的电压条件下的损耗进行周期性统计分析;信息系统按照固定的周期对全局、下属分局进行线损统计,并可依据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分析;根据馈线、配电不同时段的线损分析,计算出月售电损耗;信息系统可以把不同的公用变低压分系统的损耗进行统计,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统计线损;信息系统可以提供不同的查询方式来进行线损查询,也可以查询某一个线损对象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线损情况,同时可以看到电量明细,对最底层的表码进行追踪;利用信息系统对同期线损比较与线损异常分析处理进行输出。
        2.2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性线损管理
        信息系统实时采集到集中器与采集器中的电量,通过营销系统的模块达到信息共享,是信息系统的最强大功能。这项功能保证了实时线损的及时计算,确保了计算的准确性。在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便捷统计的同时,要不断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通过流程的控制来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信息系统减少了大量的人力劳动,为台区的正确统计提供了极大便利。


        2.3信息系统实现线损精细化全方位常态化管理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与调度SCADA系统、生产PMS2.0系统、信息系统、厂站电能量采集系统、营销SG186系统和电网GIS等六大业务系统实现了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同期线损管理系统进行核心管控,梳理优化线损业务流程,便于实现线损“精细化”的全方位常态化管控,形成主网35千伏及以上线路、主变、母线以及配网10千伏分线、分台区的线损异常分析信息化异常处理流程,固化到线损平台中,建立“日监测、周处理、月通报”的工作机制,异常处理流程包括线损异常的发现确认、处理过程、处理时限、处理验收和处理结果的通报考核等环节,各个环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异常处理流程操作,实现线损异常处理全过程信息化闭环管控。线损异常信息取自同期线损系统的计算结果,通过报表功能导出EXCEL表,导入到线损信息平台中,形成异常工单,开展异常分析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管控。
        3.电力营销信息化下线损的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3.1打破线损管理瓶颈
        营销系统中重点强化“管理线损"模块功能运行,推进线损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营销信息系统中“线损考核功能模块"的上线运行,为线损管理实现信息系统“幕后"监控搭建了非常有用、实用的信息平台。与此同时,还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营配集成、配网普查、营业普查等工作,扎实开展营销信息系统线路、用户基础信息清理,一并做好线损统计基础资料的实时更新,重点落实基础数据的核实,每月定期通报,设有专人负责错误数据的清核工作,不仅短信沟通、经常提醒、及时整改出错信息,并建立数据清核QQ讨论群,实现多方式便捷对话,对系统提取的错误数据第一时间安排现场核对、补漏,确保生产管理系统、营销信息系统、客户档案、供用电合同信息一致。
        3.2四级管控落实全面降损
        运用“四级分析管控”联动,先由台区责任人进行分析处理,处理不了的,再由供电所查找异常、营销重点关注,到最后一级“公司层级提级管控”从营销管理分析、查找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以每月每个供电所至少完成两个台区异常处理为基数,逐步实现全面降损的创先目标。
        3.3大数据助推线损精益化管理
        要落实精益管理,切实降低线损,还是需要紧紧依托信息化手段,利用好“大数据+”。供电所的信息系统实用化效果好,对一线生产、营销、基建的管理有明显的帮助。设备是基础,若没有信息化的支撑,电力大数据助推精准降损只是空话。
        4.信息系统在线损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以下是一宗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发现并成功追补的案例。
        某变电站10千伏线路在5月25日出现线损异常报警,日线损率为12.35%。
        线损工作小组在26日针对该线路的线损突变进行异常分析,并结合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报警信息,初步判断为该线路的某箱变总表电压断相。根据线损异常分析结果,用电检查人员在28日该线路进行现场排查,并发现该箱变台区总表A、B相电压导线松动,导致计量表计量异常,实际故障与线路线损异常分析反映的情况一致。在28日接上A、B相电压线后,该线路在计量自动化系统29日线损率为2.17%,线损率恢复到正常水平,报警消失。
        5.信息系统在线损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益分析
        (1)通过线损精细化异常分析和信息系统相结合,使计量设备的日常运维工作突出重点,目标明确,现场检查人员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重点检查对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因此而得到明显提高。
        (2)依靠信息系统的支撑,充分利用电量、负荷在线监控、计量故障即时报警等功能,对线路异常事件做出迅速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计量故障处理不及时而对企业的效益造成损失。
        (3)通过信息系统与计量日常运维相结合,准确记录计量故障的发生时间,使我们在制定追补方案的时候更有依据、更合理、更公平。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国网(发展/3)476-2014
        [2]林浚源.电力精细化线损统计分析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4: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