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芳
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 四川 眉山 620860
一,消化不良的特征。
消化不良是由胃动力障碍引发的疾病,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经常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早饱、腹胀,有一些患者还伴随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些症状的出现主要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着莫大的关系。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分类为溃疡型消化不良,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非特异型消化不良。器质性消化不良主要特征是其他器官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当患者有出现上述症状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做胃镜检查。
二,胃镜的定义以及做胃镜的意义。
胃镜检查主要是通过胃镜清晰观测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状态,并且可以进行活体的病理学和细胞学的检查。胃镜主要是筛查胃癌、食管癌、胃息肉、上消化道炎症、良性肿瘤以及溃疡性病变等疾病。所以胃镜检查能直观的观察到患者上消化道的状态,一些患者在出现上述症状时进行胃镜检查是对自己身体负责的体现。
三,国内外医生对胃镜检查的差异性看法以及原因。
有些人可能了解过,国外的医生给病人看病,遇到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是不建议做胃镜检查的。在他们认为,胃镜检查是给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做的。在这一点认知上,中西方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其实是与中西方人的体质,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有关。
3.1中西方人的体质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主要与中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有关。中国人对美食是情有独钟的,并且从古时沿袭到现在总结出很多种美食的做法,有煎炸蒸煮焖等各式各样的做法。爱吃辣椒以及腌制品,也喜欢吃热食,例如火锅和麻辣烫,在冬天很受人欢迎。而西方人对食物的做法相对简单,牛奶以及蛋白质补充是相对充足的。他们对辣椒以及温度过高的事物并不热衷,喜欢吃牛排、面包、沙拉之类的食物。所以在胃部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时,中西方的医生的诊疗经验是不一样的。
3.2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差异化。中西方的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是比较完善的,现在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仅覆盖了城市职工而且覆盖了广大农村人口。
各医院的覆盖面比较广,无论是城市的职员还是农村的农民,当人们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可以及时进行诊治。而西方是没有社会医疗保险的,他们只有商业医疗险。买得起商业医疗险的一般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中产阶级以上人士。再加上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所以一般人看病是不去医院的,会请家庭医生给病人看病,除非是比较严重的病症才会去医院排队预约看诊。
四,消化不良需要做胃镜检查吗?
一说起消化不良,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胃不好,那么,消化不良的患者需不需要做胃镜检查呢?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念,患者考虑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前提是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常见症状就是腹痛、腹胀、早饱等,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疾病很多,比如:上消化道感染、肿瘤、肝胆胰疾病以及全身疾病等,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一排除性诊断。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漏诊器质性疾病且不能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无差别全面检查。其诊断需要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判断病人有无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报警症状和体征”主要是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包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当出现这些可能提示有器质性病变引起消化不良症状时需要做胃镜、腹部超声或者CT等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果年龄小于45岁,且不符合上述报警症状,可先按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性治疗2-4周,若症状无缓解,则需要进一步检查病因。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当消化不良症状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后,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做全面检查以排除其他病症。同时因为我国的胃癌患病率比西方要高,所以当患者年龄过了40岁,并且有肿瘤家族史及消化不良的相关表现,患者需要做胃镜检查以排查胃癌的可能性,特别是及早发现早期胃癌。胃镜检查是筛查重病的一个有力手段,高危患者可以每年做一次检查以确保身体处于健康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胃镜检查适用于大部分人,但是不适用于心脏重疾、肺部重疾、胃穿孔等患者。不适用胃镜检查的患者可以用胃肠超声造影功能进行检查,进一步对疾病确诊。消化不良症状比较轻的患者且检查指证比较低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善饮食进行调理,适当使用有助于消化的药物辅佐治疗,另外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时,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家族史,消化不良症状,持续时间以及相关体格检查,综合分析是否需要进一步行胃镜及其他相关检查,明确消化不良原因。只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所以说胃镜是一个协助检查的强有力手段,结合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与体质,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辅助诊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