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基层供电所“减负”工作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胡志江
[导读] 摘要: 基层供电所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基层的供电单位,也是实现电力企业经营指标与战略落地的重要执行点,不仅仅要面对业务上的工作,还需要承担经营与管理上的工作。
        巴彦淖尔电业局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200
        摘要: 基层供电所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基层的供电单位,也是实现电力企业经营指标与战略落地的重要执行点,不仅仅要面对业务上的工作,还需要承担经营与管理上的工作。近年来,基层供电所所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工心理负担逐步增加,职工幸福感有所降低。因此,通过对基层供电所减负工作调查,分析基层供电所实际存在困难,指明基层供电所减负工作发展方向。
        关键字:基层供电所、减负工作、精细管理
        近年来,随着公司精细化管理发展,生产、经营各类信息系统应用,基层供电所工作压力逐步增大,职工幸福感逐步下降。为了企业更好发展,全面提升职工幸福感,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切实做好基层供电所减负工作,对分局基层供电所进行了充分调研。
        一、基层供电所工作现状:
        基层供电所一般由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组成,配备7至10人,具体负责所辖乡镇的线路运维、抄核收及急修服务工作。管理10kV配电线路50公里至300公里,管理供电客户400至3000户,所站距分局距离15至90公里不等。职工年龄30岁及以下占比29.5%,30岁以上40岁及以下占比46.5%,40岁以上占比24%。职工学历本科占比35%,大专及以下占比65%。职工职业技能水平技师占比1.4%,高级工占比21.1%,中级工占比22.5%,初级工占比11.4%,无职业技能鉴定证书43.6%。
        基层供电所普遍存在一岗多能的现象,既负责线路运维,还包片区抄表收费,同时还兼顾所内部分资料工作,有的还要兼职驾驶员。虽然有岗位职责,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很难相符,大多数人还要承担其他工作。随着公司精细化管理发展,近年来基层供电所工作压力逐步增加,基层供电所“人员不够用,加班加点”现象日益突出,多数人不愿去供电所工作,职工幸福感有所降低。
        二、基层供电所工作压力增大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基层供电所职工人数配置较以往有所减少。
        目前供电所内人员配置一般为7到10人,2010年以前,供电所内职工人数普遍在12人以上,部分大的供电所配置高达17人。随着集抄业务开展、部分劳务派遣工退休以及离职情况,现基层供电所职工人员普遍较少。
        2、基层供电所所管辖的线路和设备不断增加。
        某供电所2010年所管辖10kV配电线路1条,线路总长35公里,管理配变102台,管理用电客户1200户。截止目前,管辖10kV配电线路4条,线路总长62公里,管理配变276台,管理用电客户1700户,线路设备的增加导致线路设备的运维工作量也逐步增大。加之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线路下方树木不断增加,处理树线矛盾修建树木工作成为了配电线路主要维护工作,增加线路维护的工作量。
        3、近年来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
        新时期,公司大力开展精细化管理,生产经营各方面都管理的更加细致更加全面,工作量也无形增加。如配电网工程建设方面,以前配电网工程实施,分局只聘用监理对现场进行监督管理,分局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督察。现在配电网工程建设除了聘用监理,各基层供电所还要出具甲方代表与施工队伍同进同出监督施工队伍开展施工任务,这就占据了一部分职工工作。同时精细化管理导致了工作资料的增加,基层供电所属于综合类班组,生产营销综合党群都涉及,各类报表较之前明显增多,临时性工作也普遍较多。
        (二)主观原因:
        1、基层供电所现有人员业务能力跟不上新时期岗位工作能力要求。
        (1)基层供电所多数职工文化水平偏低,高中及大专学历偏多,对计算机使用、文字资料撰写有所欠缺,对高科技智能化设备、工具、仪表运用较少,导致工作时间增长。

如电能表计录入工作,营销系统熟练运用人员300户表计录入工作一小时完成,不熟练者平均用时2小时,甚至更长。线路接地故障查找,运用仪器测量平均2小时内找到故障点,不会使用仪器测量凭经验平均3.5小时找到故障点。
        (2)服务标准要求更高,人员综合能力达不到要求。如急修业务越来越规范化,急修限时处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急修人员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高,现有人员素质水平偏低,很难高效完成相关工作。
        (3)结构性人才缺员也是基层供电所的重要管理问题,按照定员定编的相关规范,供电所的人手是充足的,但很多地方还平平反映人手不够,主要还是部分人员能力达不到工作标准。如年轻人不愿意爬电杆,老职工因年龄身体状况爬不动电线杆,就是一个真实写照。
        2、人员流动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因工作需要,基层供电所部分人员需要进行调整,流动到其他岗位,人员流动后,新岗位的员工需要对新岗位进行一定的适应,有的适应时间长,有的适应时间短,但都会给工作效率造成一定影响,致使所内其他人员工作量增加,最终导致供电所压力增大。
        3、部分职工对文件、规章制度理解不透彻,导致工作缓慢。
        部分职工对文件、规章制度有些理解不透彻,模棱两可,在工作时拿不定主意导致工作量增加。如工作票填写方面,部分职工对《两票执行细则》理解不透彻,办理一张工作票需要0.5至1小时,有时候还出现工作票办理错误造成多次修改,增加工作票办理时间。同时办理工作票用时过长还致使部分工作人员厌恶办理相关工作手续,出现“工作5分钟,办手续1小时”抱怨。有时候也存在形式主义,机关部室层层转发文件、上下一般粗,基层供电所职工无法正常分解工作任务,造成工作缓慢。
        三、如何做好基层供电所“减负”工作
        通过对基层供电所调研,基层供电所工作琐碎、复杂、具体,存在结构性人才缺员、员工素质低、业务水平差、执行能力等难题,如何做好基层供电所“减负”工作,还需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1、加强职工综合素质培训,全面提升业务水平。
        基层供电所职工虽然目前业务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但是90%的职工学习热情还是较高,且40岁以下职工占比76%,职工后期塑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需要开展多元化业务培训,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等方式,对基层供电所职工进行系统性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缩减职工工作时间,降低基层供电所工作压力。
        2、加强配电网改造,提高智能化设备应用水平,从本质上减低基层供电所工作量。
        加强配电网改造,提高智能化设备应用水平,可以有效改善农村配电网健康水平,降低配电网故障率和急修工作量,缩短故障查找时间和抄录电能表计时间,从本质上可以减少基层供电所工作量,同时还提高了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给客户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3、人岗相适,科学使用人才,提高职工积极性。
        科学的配置人才资源,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使人才的能力水平和所承担的任务相统一,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潜能。基层供电所专业涉及较多,管理人员在选人用人时应充分考虑职工各自特点、性格及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其传帮带作用,为基层供电所培养一批新鲜血液,充实到各专业岗位。专业人才的知识用在了专业领域不会产生过于反差的现象,也让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得更好轻松愉快,同时提高职工的幸福感。
        4、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基层供电所凝聚力和执行力。
        基层供电所是一个班组,更是一个基层的“大家庭”,所内职工大多数时间工作、生活在一起,更需要一种凝聚力和执行力。团队建设是自我管理与有效沟通的重要形式,它以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团队建设基础,以及时、快速沟通作为渠道,把员工纳入不同的团队建设中,营造团队内良性互动的合作气氛。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基层供电所团队建设工作,经常性开展团建活动,使职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