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嘉陵区双桂畜牧兽医服务站 四川南充 637100
摘要: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畜牧业作为我国肉食类产品主要的供应渠道,畜牧养殖中动物的健康程度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食品安全,因此动物的健康是保障肉类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而且现在很多疾病的治疗都会使用化学药物,这些药物有一部分会直接沉淀到动物体内,然后通过肉类会传递到人体中,对于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在动物的畜牧养殖中,需要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才可以降低动物发病率,进而提高动物的健康程度,防治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聚集影响人体的安全。此外,牲畜患病对于畜牧养殖的人员是非常大的一个灾难,很容易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养殖中,因为环境及人为的因素造成牲畜患病,会造成养殖场的经济受到损失,防疫工作是养殖场工作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养殖场防疫质量,降低牲畜感染上动物疾病的几率,保障养殖场经济效益,该文主要针对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引 言:动物疾病主要是养殖类动物会受到内部与外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机体受到损害,机体或细胞结构处于不正常状态,如果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严重恶化和死亡情况。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类型较多,如传染病、普通疾病、寄生虫等。虽然普通疾病的严重性较低,但在动物中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由于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通常是发病在动物眼睛和四肢,内科发病在泌尿系统和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染病由真菌或病毒引起。由于发病类型较多,传播速度较快,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治疗难度。因此,分析动物病因迫在眉睫,采用相应的防控对策,能有效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有效发展。
1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类型
1.1传染性疾病
在畜牧养殖业当中,传染性疾病是一类会造成极为严重恶劣影响的动物疾病,其病原主要为细菌以及病毒,它们会侵入到动物机体内导致动物患病。动物传染性疾病种类繁多,禽流感以及猪瘟等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生会给畜牧养殖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1.2寄生虫疾病
在畜牧养殖业当中,动物寄生性疾病较为常见,其主要为寄生虫疾病。在日常饲养当中,动物机体内本身就携带有寄生虫,所以很多时候饲养人员很难发现动物寄生虫病。寄生虫会结合自身实际生长状况选择最为适宜的寄生,在生存压力作用下一些寄生虫会不断进化,导致其宿主也随之改变。许多寄生虫原本仅仅选择低等生物作为其寄生宿主,在介质的传播作用下,人类可能会成为寄生虫的新寄主。
1.3普通疾病
动物普通疾病主要包动物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以及产科疾病三个部分。外科疾病通常为眼部疾病以及外伤。内科疾病一般指动物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内脏组织疾病。产科疾病主要发生于雌性动物,可以分为孕期疾病、分娩期疾病以及产后疾病三个部分。
2 畜牧养殖动物发生疾病的原因
2.1环境影响
环境对动物健康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所处环境不适宜都会产生动物疾病。由于卫生环境不好,可能会产生细菌与真菌疾病,严重影响动物的身体机能,并且温度与湿度会对动物新陈代谢产生较多影响,也可能造成动物发生疾病。结合相关数据显示,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动物疾病,在动物患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2.2人为影响
畜牧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干扰的人为原因导致动物发生疾病。人为原因虽然不会产生动物疾病源,但可能会对疾病发生起到推动影响。如在动物饲养过程中,部分饲养员没有掌握正确的用药常识,动物出现疾病时不合理的使用药物,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在饲养过程中可能忽略动物养殖环境管理,缺乏排污设施及通风设施,导致养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从而引发各类疾病。饲养人员的养殖技术及养殖方法不科学合理,难以结合相关比例调配饲料,导致动物出现肠道或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动物健康。
2.3动物自身因素
部分动物在未出生前便被病毒感染,主要是母体先天性传染,如果出现这类问题,可能会导致动物疾病不定期的发生。这类疾病的产生原因是动物自身,所以必须要加强母体的病菌检查及防疫工作。
3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策略
3.1丰富饲养人员理论知识
要想实现优质的畜牧养殖,就要求饲养人员具备丰富的动物疾病防治相关理论知识。饲养人员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学习科学养殖理论知识以及技术,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为后期专业养殖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3.2选择科学的养殖
地质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需要结合动物实际生长特性为其选择最为适宜的养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后期养殖活动的顺利开展。饲养人员需要尽可能选择具备良好通风条件、充足光照条件以及通畅排水条件的地区来建立养殖基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动物疾病发生的概率。
3.3增强区域选择的合理性
畜牧养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科学合理的选择养殖区域,在区域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水源和光照等各类问题,避免采用全开放的养殖环境,可能使动物养殖受到较多的环境影响,如遇阴雨天气或大风环境会严重危害畜牧养殖。同时也不可选择全封闭的区域,此种封闭环境下不利于空气流通,也会增加环境清理难度,可以适当选择半开放环境。此种半开放区域能避免自然环境剧烈变化,对畜牧养殖产生的绝对性影响,并且保障区域空气流通。畜牧养殖是一项烦琐复杂的工作,工作人员应及时清理环境,检查饮水及饲料等物资,避免由于物资存储不当而导致疾病传播。
3.4加强日常消毒以及检疫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需要定期对动物的生长环境进行消毒,同时做好其检疫工作,从源头上对动物各种疾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控制。例如,需要定期为动物注射疫苗以提高期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还需对动物实际生长变化进行定期观察,从而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防病措施。
3.5加强患病动物及时治疗
动物疫情发生后,部分养殖人员可能对养殖环境及动物难以进行全面及时的消毒,从而导致疾病群发,将会扩大动物疾病的损失。所以需要养殖人员对动物级别进行有效处理,在出现疫情后,对疫病动物予以及时隔离,如果动物疾病严重的可进行淘汰。在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记录动物免疫情况与用药情况,根据疾病的治疗要求,有效掌握动物疾病处理情况,确保在治疗完成后及时停药,有效监督后期的疾病治疗情况,保障疾病能得到有效根治。
3.6切实加强疫病防疫工作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极易爆发动物疾病,如果出现动物疾病,必须要加强已患病动物的隔离观察工作,保证疫病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同时也需要将同一区域的其他动物予以隔离,并进行仔细观察和定期消毒,最大程度的保障疾病不会传染,保障其他动物安全。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了解到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极为重要,工作人员应结合普通类型的动物疾病及相关功能性疾病展开综合分析,制定较为完善的防控对策,从而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的健康,有效减少经济损失。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全方位分析动物疾病产生原因,及时有效的采取防控对策,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疾病控制可靠性与科学性,最大程度地降低动物疾病可能会对畜牧养殖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白桦,刘昌.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9,(7):32.
[2]张吉娟,孙勇.动物疾病的防控策略探讨[J].畜禽业,2020,31(1):86.
[3]蒋清利,肖件良.养殖中动物疾病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7(8):64.
[4]覃图康.畜牧养殖中动物致病原因及防治策略[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