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作者:屈舜婷
[导读] 浅析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屈舜婷
        宝鸡市人民医院  陕西 宝鸡  721000
        摘要:目的 浅析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30名入院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只行基础护理,后入院的30名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行急诊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及护理工作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急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护理工作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优,二者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优化护理疗效显著,其不但能提升患者抢救效率,还能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价值
        在急诊领域当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胸前区明显疼痛,且连续疼痛时间越来越长,也有部分患者表现有胃肠道不适,比如恶心、呕吐,或者是神志不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者休克,急性心机梗死具有发病快、进展迅速的特点,如果患者发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极有可能会引发心脏破裂,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1]。在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有效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基础护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分工不均、护理人员主动性缺失等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急诊优化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总计为60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将总研究对象通过掷骰子的方式分成人数相同的两组,即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法,男女人数分别为18、12例,年龄均在44岁-76岁之间,平均(53.21±1.08)岁;观察组采用急诊优化护理,男女人数分别为15、15例,年龄均在43岁-75岁之间,平均(53.14±1.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比原则保持一致性(P>0.05),具有研究价值。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者;③沟通交流无障碍者。排除标准:①脏器功能异常者;②患有肿瘤疾病者;③合并其他疾病者;④不配合此次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首先是患者在入院之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心电监测、构建静脉通道、血液检查等;其次是患者在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吸氧治疗,指导患者多卧床休息;最后是患者被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准备好相关手术器具。
        观察组应用急诊优化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组织科内所有护理人员构建急诊优化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当小组构建完成后,护士长和小组成员分别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构建急诊、分诊、初诊、抢救等路径表;其二,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层次不齐,有一部分工作人员护理能力较低,工作时间较短,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如果对病人的情况不了解或者没有提前对病人的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出现紧急状况,可能会出现处理不当情况,从而引起医疗纠纷。所以护理能力强的护理人员需要带领护理能力不强的员工进行护理工作[2]。其三,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急救通道,同时根据相关检测结果,在急诊前期进行边看、边问、先抢救、后挂号等,对于患者的疾病状况,护理人员在评估完成后,对患者实施血压检测,同时为其提供氧气,并构建静脉通道,在上述步骤完成十分钟后,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心肌标志物、心肌酶学和心电图等,由此进一步做出诊断,最后根据护理原则实施抢救;其四,所有资料信息必须由两名专业护理人员送至导管室,包括护理记录单、病历资料、监护仪、除颤器等等,然后在于负责的护士交接;其五,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从而确认病情的风险性[3]。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把有可能发生的疾病和事故进行总体评估,然后形成表格,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风险的发生,如果出现了相关的事故或者疾病要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对病人情况的分析,加强了优质护理的管理力度,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增加了病人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
        ②对比两组护理工作效果。工作时间未出现变化表示无效;工作时间减少10分钟表示有效;工作时间减少20分钟表示显效。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
        如表1所示,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急救时间分别为(9.34±2.01)、(0.5±0.09)和(39.6±8.07),而对照组患者三项时间均高于观察组,且p小于0.05,可满足统计学意义。
表1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min)
 
2.2对比两组护理工作效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结果得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护理工作效果[n(%)]
 
3讨论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的同时,生活方式也在随之改变,导致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进而提升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从另一方面来说,急性心肌梗死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经济负担、心理负担等等,在此情况下,如果患者未能及时进行护理,极有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为此,在急诊工作过程中,必须结合相关治疗经验,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工作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优,抢救效率明显更低(P<0.05)。由此可见,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要想优化相关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正确的观念意识,同时加强与救护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并为其提供正确的资料信息,促使其能够进行更好的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果。另外,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其他风险问题,医护人员必须要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相关疾病指导,进一步减少工作时间,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结合文中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际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不但能防止不良情况发生,还能提高护理工作效果,促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加可靠。
参考文献
[1]王月玥.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105+108.
[2]赵红霞.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65+267.
[3]杨华,黄贵祥,曾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2):83-85.
[4]骆颖红,黄惠芳,温加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5):209-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