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让青海民族舞蹈走进群众文化生活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马振沁
[导读]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56个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而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生活劳作等等。我国的传统民族民间舞,最初是各地域长期散落式自由发展,直到1949年建国后,国家组织大量艺术家进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田野采风、调研后,加以艺术语言的转换、归理,最后形成舞台艺术得以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体现、传播。

青海省文化馆   马振沁   810001
 
【摘要】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56个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而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生活劳作等等。我国的传统民族民间舞,最初是各地域长期散落式自由发展,直到1949年建国后,国家组织大量艺术家进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田野采风、调研后,加以艺术语言的转换、归理,最后形成舞台艺术得以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体现、传播。青海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舞蹈文化更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明星,无论从舞蹈动作、内容还是服饰上来说,青海各民族舞蹈都以独特的文化特性给观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娱乐方式更加多元,群众视野更加开阔,观众的口味更加苛刻的情况下,作为青海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也更应该接地气,走进群众。
【关键词】青海 ;舞蹈;群众文化
        当前,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因此群众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富足,愿意投身到文化活动中,强健自己的身体,陶冶情操,其中群众舞蹈就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活动方式,在我国大力弘扬文化自信的今天,群众舞蹈也在加强创编力度,让人们通过舞蹈展示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赞美。青海文化是西部少数民族汇集起来的文化,是新疆和西藏的融合。因为拥有中国内陆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它地处青藏高原,让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有着丰富的人文和地理资源。青海多民族舞蹈凭借艳丽的服饰、优美的音乐、旖旎的舞姿,成为青海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提升群众文化品位、弘扬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
        一、发展民族舞蹈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民族民间舞蹈源于民间,作为舞蹈工作者的创作和演出既是对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采集、也是对各民族优良文化的展示,更是对我大国文明的传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通过劳动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创造演变而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族民间舞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回归于原生态的“源”,就更加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这“根”的弥足珍贵,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是发展民族艺术的根源。虽然人类的进化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更需要我们不仅向前看还要向后看,回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过往,及时摸排、梳理现状,认真探索、研究,重点挽救即将失传的民族民间舞蹈,加大舞蹈传承人的培养,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档案数字资料建设工作。民族民间舞展现了民族的群众的心理、思想、生活方式,而且加深了人们对舞蹈魅力的认识。民族民间舞在新时代的社会下要有良好的发展,需要我们对民族民间舞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构建完整的民族民间舞文化体系。因此,我们应该提高中华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人民有强烈的文化觉醒感和文化认同感,这样才能实现民族民间舞的良好发展。
        二、在基层群众中发展民族舞蹈
        当前,民族舞蹈在很多群众的心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加追求多样化的精神放松模式。基层群众文化民族舞蹈的参与人群主要是中老年女性,现在已经有许多中老年男性加入到其中。基层群众民族舞蹈动作简单、对情感的表达更加直接,这是与专业民族舞蹈最本质的区别。基层群众民族舞蹈具有基础性、广泛性的特点,人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因此基层民族舞蹈创作中就需要将群众的精神文化状态考虑进来,然后贴近群众生活进行创作。通过基层民族舞蹈创新,群众能够从多角度来了解民族文化、现代等文化,人们的素质也能够不断得到提升,人类社会也会更加团结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具体途径,来对基层群众文化民族舞蹈创作的途径进行分析。



      1、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
      虽然群众文化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依然有很多群众缺乏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认识,在开展形式上和参与方式上有着很多不明确的地方,因此无法积极参与到其中,更无法在群众民族舞蹈创作中发挥作用。因此,应认识到群众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做好宣传工作,使群众能够自发地参与到群众民族舞蹈创作当中来。应根据群众民族舞蹈创作的特点,使群众能够具有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时代意识,能够使群众认识到群众民族舞蹈的积极,并能够为群众民族舞蹈创作提供创新方法和思路,配合创作人员完成民族舞蹈作品。同时,应开通多个渠道,使群众能够积极加入到民族舞蹈创作当中。例如,在小区中可以在公告栏中张贴告示,对具有民族舞蹈才能的人进行招聘,使其作为创作人员的志愿助理,并为其提供资金补贴,帮助创作人员共同完成民族舞蹈创作任务。当看到告示之后,一些具有民族舞蹈梦想的人,就会积极主动地与创作人员联系,从而达到了激发群众热情的作用。
      2、创建专业的民族舞蹈创作团队
        虽然群众民族舞蹈的专业性不强,主要是为了广大基层群众所服务的,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创作团队,缺乏基本的创作能力,也会限制群众民族舞蹈创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在基层群众中组建专业的民族舞蹈创作团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群众的特点相结合,创作出属于基层群众的、具有个性的民族舞蹈。创作人员不仅要对当地历史和文化进行了解,还应具有比较强的创作意识和编舞技能,能够将在生活中经历的各种事情和感想与民族舞蹈动作相结合,使灵感不断涌现。同时,创作人员应善于发现和思考,艺术眼光比较独到,能够对群众生活中深藏的艺术元素进行挖掘,从而使群众内心产生共鸣,自主参与到民族舞蹈创作工作中。
        3、通过民族舞蹈表达群众情感
        民族舞蹈能够通过音乐与肢体动作的契合,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具有比较强的感染力,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能够从民族舞蹈中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和直击人心的情感。因此,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时候,应对群众的不同感官进行调动,使其能够感受到民族舞蹈的内容和含义,并且使其具备一定的思想,结合各种民族舞蹈动作,将基层群众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进行展示,使人们能够感受到精神层次的提升,在民族舞蹈中找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群众民族舞蹈应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能够使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尤西林教授曾指出:审美与艺术首先需要回归本位,即作为民族与人类精神文明的感性机制陶冶人性。从“人类征服了世界的理性”和“美化的心灵的感性”人类两大心智中可以看出,要想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新期待就需要不断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常说要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当我们加强了自身内在的涵养、艺术的修为、提升了群众的感性素养,社会才会更加安定、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幸福感也会明显增强。培养群众的艺术感性素养,也是舞蹈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人民群众感性素养基础的提升也有助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因为文化崛起不是少数人的文化崛起而是大众的文化崛起。舞蹈工作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时,对其他不同文化应该深入学习,对中国各民族舞蹈、中国与他国舞蹈进行研究;在创作教学中源正意深、崇善治美,提高自我艺术修为;将原生态的舞蹈创作提炼升华,转化为精准美妙的艺术语言,创作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好作品,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夏建华. 浅谈群众文化实践工作中文化志愿者的重要价值[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7):171,173.
[2]邓栋文. 借群众文化志愿者之力,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3):210-211.
[3]马林.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作用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18,000 (011):P.153-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