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作者:廖煜
[导读] 研究分析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廖煜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集84例产妇,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动态随机分组为研究组42例,参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参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采用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产妇;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产后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
        产妇会由于妊娠出现一系列身体改变,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子宫内胎儿的不断长大,进一步加大子宫对于女性骨盆的压力,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会导致对于盆底肌肉带来撕拉损伤[1]。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针对产妇明显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减小产妇出现尿急、尿频等不良情况[2]。现列举84例产妇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84例产妇,随机分组法成研究组42例,参照组42例。参照组产妇:年龄为22-29岁,平均年龄(25.26±0.26)岁。研究组产妇年龄为22-30岁,平均年龄(25.31±0.21)岁。两组产妇的基底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产后常规护理
        参照组行产后常规护理。产后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产妇的:产后母乳喂养、指导高蛋白饮食、指导丰富营养保证、排尿护理、产褥期卫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1.2.2 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行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1)护理人员要求产妇取站立位,告知其保证尿道口与肛门的夹紧用力感,根据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反复的训练收缩,保证尿道口与肛门处肌肉可以得到足够的训练以及放松,每次的夹紧与放松需要保证动作坚持5秒以上。一次夹紧与放松为一组动作,每次需要康复护理需要反复行5~ 10组动作,每天至少康复护理3次。护理人员陪同产妇进行康复训练。
(2)护理人员给予产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电流大小控制在低频交流电小于或者等于60 MA,控制低频交流电流频率在5~84 Hz之间。在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询问产妇是否排尿,保证膀胱排空。具体的操作需要护理人员指导产妇保证仰卧的体位。严格遵照无菌操作为探头消毒,然后在不断询问产妇感受的前提下,将探头缓慢推进到阴道内,根据产妇反馈情况调整探头的电流频率。每次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需要控制时间长度在半个小时-40分钟左右,每两天进行一次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产妇的反馈信号,调整盆底肌肉的收缩和力度。
(3)告知产妇健康知识,保证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可以有效的掌握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让产妇可以在生产后重视盆底护理的重要意义,提高产妇的依从度,实现后续康复护理的有效落实。在健康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拉近与产妇之间的距离,让产妇对于医护人员形成正确的依赖关系,在后续护理过程中遇见不良的护理问题或者身体不适情况可以及时向医护人员进行反馈。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全程给予产妇心理支持以及温柔的言语鼓励。
1.3 指标判定
        观察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为: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其中总护理满意度=(一般人数+满意人数+非常满意人数)/总填表人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分析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χ2检验用n(%)代表的护理满意度。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组间差异,如果P<0.05,则证明当前研究讨论的组间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女性盆底的组成为多层肌肉以及封闭盆骨出口的筋膜等,对盆腔内部的组织以及器官有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还可以保护组织器官与参与到生理功能的价值。女性在妊娠之后由于胎儿不断长大以及体内激素的不断改变,导致妊娠过程对于盆底带来较为严重的伤害。女性在生产过程用力进一步对盆骨于阴道等带来挤压,进一步导致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情况[3]。
        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以及时满足产妇生产后对于神经损伤以及肌肉损伤的弥补。很多常规产后护理患者由于护理时间不当以及护理措施没有针对性,导致护理措施的有效率不高,影响产妇的长远机体功能。产后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是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的关键,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生产情况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加强患者康复锻炼以及产后知识教育[4]。
        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生产的盆底肌肉松弛情况,避免生产后对于盆底的护理康复忽视,在及时治疗过程中落实好盆底的康复护理,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早期的治疗干预,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素芬.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2):1712-1714.
[2]赖智梅.探讨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1):112.
[3]叶丽.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8):46+182.
[4]马聊丽,陈姗姗,胡雅玲.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4):226-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