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走班教学可行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李欣
[导读] 初中要不要走班教学?初中数学的走班是否有必要开展?该如何开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具体的实施方案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走班制改革对教师又有哪些要求?

浙江省兰溪市第二中学 李欣   321100

摘要:初中要不要走班教学?初中数学的走班是否有必要开展?该如何开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具体的实施方案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走班制改革对教师又有哪些要求?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走班教学
        伴随着高考改革的如火如荼进行,初中教学的创新改变已经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与高中教学改革的自主选择,分班教学实现适应与接轨,是否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原有的“行政班教学”改革为“走班教学”?该如何展开具体实施,具体操作?
        一、数学学科的特点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是基础教育,中考高考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孩子数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对孩子个人的学业进步职业发展,还是对国家基础人才、高端人才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首先,必须明确,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受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除了初中教学质量,老师水平等因素外,还受成长环境,基础水平,学习习惯,家庭教育,个人天赋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初中学习中,尤其是差异明显的数学中,孩子表现得参差不齐,有高有低。
        学生学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差距大且明显。一些聪明的,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反应灵敏,能过迅速捕捉老师讲的知识点,自行举一反三,引申阐发,轻易掌握知识点。一些相对没那么机灵的孩子,对数学不那么敏感的孩子,则需要更耐心的教导,更细致的启发,才能彻底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其实,对于中学难度的数学,只要掌握了方法,保证良好的心态,进行了充足的练习,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有能力掌握好的。但是,很多数学敏锐度中等的孩子在上课、作业、小测的时候,看到一些尖子生总是轻易解决自己不理解,想不到的难题,就会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没有天分”“不是学数学的料”,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极大地影响了学数学的动力和积极性。
        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考虑的是班上平均水平的同学的接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那部分同学的能力没能被最大挖掘,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也没能被很好照顾。
        二、如何分班
        根据目前通行过的分班教学的实施情况,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班常常会被学生家长误认为“不对孩子一视同仁”“分快慢班”,这种偏见一时半会确实难以消除,需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大量的解释和思想工作。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式是,给学生和家长详细解释说明好不同类型班级的授课特点“注重基础”“稳扎稳打”“放慢节奏”,让学生和家长自己进行选择。
        让渡主动权给家长和孩子,反而能给他们安全感和自主感,用心沟通,悉心考虑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适应能力,选择符合孩子学习状况的班级。学校和教师可以使用家长群通知,微信小讲座,自主约谈等方式向家长和孩子普及走班教学的优缺点,与家长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给出参考意见。最重要的是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鼓励他们打开心扉,积极沟通,亲子间互商互议,做出决定。



        并且,这是对学生自主选择权的保障,也是对高考改革自主选课的提前预演。借由这个机会,孩子拷问自我,思考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班。初中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适合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认知,有益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而校方,为了更好地调度和安排,可以均衡家庭意愿和孩子成绩,让两者按不同的比例加权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班。
        分班方法之一是拉出全年级学生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从一班排到最后一班。优点是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缺点是除了数学,别的课还要在行政班教室上课,孩子不得不背着书包穿梭于走廊和各个教室,对孩子学习的专注度和投入度是一个考验,也是对孩子精力管理的挑战。除了部分非常自觉自律的孩子,恐怕不少学生的注意力都会受到干扰,造成注意力分散,导致短期内学习效果下降。          但如果孩子适应了这样大范围走班的形式,新鲜感散去,走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应当会散去。
        这种走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排课,安排师资方面的捉襟见肘。现行的初中校园中,一位老师往往负担着2-3个班的教学工作,任务不可谓不重。
        三、走班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提升
        由于师资力量的紧张,即使是走班教学以后,数学教师也往往需要负担2-3个班的教学任务。并且,这几个班级实行的极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进度、授课方针,甚至作业方面也会有不同的布置。对老师来说,有区分地设计教学环节,准备教案,考察教学班学生的基础能力,接受水平,因材施教,是工作量的成倍增加,压力不可谓不大。但是,如果能够在重压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尝试,积极寻找改变创新,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极大提升。
        在对学生进行最终考评时,在原有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期末成绩外,也应结合日常课堂的考勤情况。走班的教学班,作为一种松散的,临时的课堂组织,在纪律的维护上有不小难度,又当任课老师又当班主任,一些工作经验稀薄的新老师可能会难以招架。
        这并不意味着对资深教师而言,走班教学就很轻松。目前,不少年纪较大的教师还没有转变过观念,不能理解,不能支持,不能适应走班教学的形式。在初中教学里展开走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姑且不论,经验丰富的教师绝不能固步自封,不能接受新事物,新改革。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日后教学生涯中的良药,但不是枷锁,不能成与经验,囿于经验。
        对所有老师而言,走班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哪怕经过再多深思熟虑,做了再多精细的准备,都无法避免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种种“意外”。因而,在行政班到教学班的改革中,教师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适应和调整,注意心态的平稳。
        四、小结
        必须说明,走班教学的改革不是必须项,而是在高考改革大势中的可选项,是学校可以考虑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之一。具体实施之前,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师资数量及实力,学生和家长的接受适应情况,学校硬件设施、教学环境能否支持走班教学的开展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深思熟虑,不跟风,不盲从,不随波逐流;不胆怯,不退缩,不固步自封,理性思考,决定走班教学的可行性。
资料:
[1]秦聪,王阳.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困惑——对实践误区的政策学分析与反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01):10-12.
[2]胡志红,黄家华.“分层走班”制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1(13):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