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化在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张艳
[导读] 新世纪以来,随着翻译实践活动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翻译观点,推动着现代翻译理论朝着多元化方向前进,建立中国现代翻译理论显得极为重要。而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化,是中国翻译理论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构建至关重要。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张艳    150000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翻译实践活动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翻译观点,推动着现代翻译理论朝着多元化方向前进,建立中国现代翻译理论显得极为重要。而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化,是中国翻译理论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构建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国传统译论;现代转化;中国现代翻译理论
        1.前言
        翻译作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桥梁,促使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其重要性得到了全方位的凸显。为了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构建与发展不可或缺,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中国现代翻译理论显得极为重要。
        中国翻译实践历史悠久,传统翻译理论都是在这长期的翻译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翻译理论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是建设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宝贵资源,也是现代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立足点。然而要想真正促进现代中国翻译理论的建设,在继承传统翻译理论的同时,还需对其进行现代转化赋予现代意义。
        2.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
        中国的翻译实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出现过多次翻译高潮,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而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基本上与翻译史相对应,本文按翻译实践的高潮将翻译理论史划分为四个时期。
        其一为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发生在汉魏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产生了一大批佛经翻译理论家,如:三国的支谦、唐代的玄奘等,他们留下了许多精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在该翻译活动中我国翻译理论初期形成,对后世翻译事业及翻译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其二为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十七世纪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西方天主教相关翻译活动,这次翻译高潮大体历时两百年,由原先在宗教领域翻译发展为后来科技翻译。其中最著名的有徐光启等,虽然译论数量不多,但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其三为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翻译。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翻译高潮。其中对翻译理论做出重大贡献的主要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成为明确提出翻译标准的第一人,翻译标准的提出对后世的翻译实践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对我国翻译界影响深远。其四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至解放后的文学翻译。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我国翻译界进入了翻译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鲁迅、林语堂、茅盾、傅雷、钱钟书等翻译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翻译观点,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理论。如鲁迅的“信顺说”,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等,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中国翻译理论呈现前所未有的鼎盛发展局面,使我国翻译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纵观我国的翻译史,传统翻译从最初的佛经翻译,到明末清初开始突破宗教领域涉足科技翻译,再到近代对西方作品的翻译,翻译内容丰富,翻译层面不断拓宽,在翻译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体系。其研究成果几乎涵盖了翻译实践的各个方面,对翻译实践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至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是现代翻译学的开端与基础,在构建中国现代翻译理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化
        中国传统译论发展历史悠久,是建设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宝贵资源,也是现代译论发展的一个立足点。传统译论资源固然源丰富,但是因为历史、政治等复杂因素使之具有时代局限性,不能直接为现代翻译理论建设所用。因此,将传统译论中有价值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现代转换,是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建设不可缺少的过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进行现代转化,才能真正促进当今中国翻译理论的建设。
        所谓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并非去掉传统,或者将其西化。张柏然提出现代转化就是一种理性的分析,目的在于激活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古代译论部分,获得现代的阐释,成为现代译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张柏然,张思洁,2001)也就是用现代的观点来重新阐释传统译论中的精华部分,赋予其现代意义,使之成为现代翻译理论的组成部分。因此,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与现代转化对于构建中国现代翻译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全球化促使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与联系日益密切,随之也极大地促进了中西翻译理论的交流与碰撞。翻译研究的途径越来越多,翻译理论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对中国传统译论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传统译论的现代化也愈加重要。
        4.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构建
        中国现代翻译理论体系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保障,在促进翻译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息息相关。因此,构建中国现代翻译理论越发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随之逐渐注意到翻译活动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建立科学的系统的现代翻译理论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开始了漫长的翻译理论建构之路。而西方现代翻译理论建设的起步要早于我国,所以在翻译理论构建的过程中,也需要学习吸纳优秀的西方翻译理论。我们在吸收中国传统译论精华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翻译学理论,兼收并蓄,促使其向现代化、本土化转变,更好地融合于中国现代翻译理论,丰富发展现代翻译理论的建设。受全球化的影响,翻译实践日益增多,翻译理论也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在这一新历史时期,更是应该加快现代翻译理论建设的步伐。
        5.结论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是建设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宝贵资源。而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立足点,是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顺应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现代要求,将传统译论作为丰富的基础资源,继承发展其中具有生命力的部分,赋予其新的时代观点与现代意义,使其与现代翻译理论融合相通。在译论研究中实现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化,探索并构建中国现代翻译理论,促进中国翻译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壁辉.中国译论建设新图景——《译学研究叩问录——对当下译论研究的新观察与新思考》评介[J].外语研究,2017(02).
[2]蓝红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译学理论构建[J].中国翻译,2018(06).
[3]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许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之路[J].中国翻译,2018(06).
[6]张柏然,张思洁.翻译学的建设:传统的定位与选择[J].南京大学学报,2001(4).
作者简介:张艳(1996.08--),女,河南省周口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日语笔译专业2019级 研究生 研究方向:日语笔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