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1月   作者:林晗
[导读] 广大义务教育工作者应当让每个小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就可以作为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老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上,深刻挖掘课程,做到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把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教学中去,从小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不折不挠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真、善、美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优秀的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

湖南省邵东市牛马司镇三尚学校  林晗

摘要:广大义务教育工作者应当让每个小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就可以作为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老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上,深刻挖掘课程,做到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把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教学中去,从小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不折不挠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真、善、美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优秀的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树立良好行为习惯,并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规范学生行为,提升道德素养与规范意识。在教育中融入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有很强的优势,能帮助学生成长为文化素养高、道德品质强、有规则、守秩序的社会复合型人才,为祖国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1.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作用
        1.1道德与法治的主要内容
        我国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随着网络使用范围与频率的上升,现在教育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提升小学生良好道德理念与品质,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引用历史人物节约资源的趣味性故事,以此渗透传统文化,并让小学生意识到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2提升道德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是德,具有了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将道德品质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并视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根基和源泉,能够促使学生的修身养性。
        1.3建立正确三观
        小学生受年龄小的影响,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还处于完善过程中,若在教学中传输传统优秀文化,可促使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从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可知,虽然小学生对三观的概念没有明确认知,但是自身对物质与精神有明确的追求。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很多信息冲入小学生大脑,其中不乏错误的金钱、物质观念,此时就需要有正确的方向指引学生思想。中华传统文化正是一盏指路明灯,让学生对幸福有准确定义,树立正确的三观。
        2.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2.1确定教学目标
        传统文化渗透,也要将目标定位于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上,不再是知识理论方向。


但是对于小学教育来说,知识理论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学生自身素质发展不相契合。也就是说,教师讲传统文化的时候,需要与学生文化精神相结合。针对此教学目标,中华传统文化要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挥作用,就不能机械背诵,而是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文化素养的培养上,即通过学生能接受的有效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想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将根本目标定位于文化素养上。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就要做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因为只有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传统文化,才能有效缩短两者的距离,进而在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传统文化元素着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深入感知,逐渐内化为行动,进而达到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目的。
        2.2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学情境已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它能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如果教师设置的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偏离,反而会加大学生与课堂的距离,降低教学效率。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规律,创建连接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的恰当教学情境。
        2.3开展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路径,很多小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认知世界,所以网络给学生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构建良好学习氛围,传递传统文化内容,完成新课改要求。
        2.4学以致用
        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可以从学生喜欢的电视中找寻教育素材,如从旅游广告中为学生讲述文明出游的重要性,并指出随地乱丢垃圾、大声喧哗、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提醒学生引以为戒。除此之外,还需学校与家庭合作,家长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做榜样,如敬爱老人、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学做社会主义新人。
        结束语:
        综上,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与法治课堂中,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手段传输给学生,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大家去挖掘,去传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灿烂绽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捕捉“微”镜头“润物细无声” ——例谈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期刊论文]杨晶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年12期
[2]《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期刊论文]安生旺 -《新课程·下旬》2017年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