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话语与空间文化的建构 ——以李安电影《色·戒》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白林
[导读] 电影《色·戒》以40年代的上海为时代背景,将旧上海场景、人物及细节进行还原和塑造,为电影文本叙事奠定基础。电影通过男性与女性的情爱伦理观念映射战争空间背景下的性别话语,将女性角色置于传统的中国社会,同时展现出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性。本文将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和城市背景出发,以上海的时代背景、多元文化、市民生存形态着重探讨电影《色·戒》对于女性话语和城市空间文化的建构。

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白林

摘要:电影《色·戒》以40年代的上海为时代背景,将旧上海场景、人物及细节进行还原和塑造,为电影文本叙事奠定基础。电影通过男性与女性的情爱伦理观念映射战争空间背景下的性别话语,将女性角色置于传统的中国社会,同时展现出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性。本文将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和城市背景出发,以上海的时代背景、多元文化、市民生存形态着重探讨电影《色·戒》对于女性话语和城市空间文化的建构。
关键词:女性话语;城市空间;多元文化
        电影《色·戒》由导演李安执导,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电影的叙事背景为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主要刻画了40年代已沦陷的上海和充满现代性的上海之间的矛盾。抗日战争时期,百姓虽处于穷困潦倒的状态,但电影中的各位太太依然戴着钻戒漫不经心的打着麻将,作为沦陷区的上海也体现出其都市性的一面:咖啡馆、平安戏院、珠宝店等现代性场所都与“沦陷区”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电影中的女性话语建构
        1.从小说到电影:女性意识在男权中的主动觉醒
        导演李安对于《色·戒》的改编在情节上与小说并无太大差别,在此基础上,其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对张爱玲在创作时未涉及到的部分事件进行了弥补。与小说相比,电影加入了一个人物角色,即王佳芝的父亲。王佳芝的父亲在电影中首次出现是王佳芝在与赖秀金对话时,王佳芝向赖秀金解释了父亲带她的弟弟去英国。父亲在电影中的“回归”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情节设置,实则为王佳芝对爱的缺失以及将爱寄托于他人增加了合理性。王佳芝的成长缺乏父爱,她先后将感情投射到邝裕民和易先生中。从王佳芝父亲到邝裕民再到易先生都对王佳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也充分表明了男权主义对女性的控制,而女性的命运也深深地掌握在男权主义手中。
        王佳芝在影片中三次接受了“男权”作为社会核心支配地位的特殊存在[1]。首先,王佳芝接受了邝裕民动员其色诱易先生的要求。作为唯一能与易先生近身的机会,王佳芝只能假扮香港阔太的身份融入易宅,并引诱易先生上钩,与其建立情人关系。其次,王佳芝接受了邝裕民暗示其与话剧团员梁润生发生肉体关系的要求。此时,王佳芝再次选择默然接受并主动牺牲自我。最后,王佳芝接受了邝裕民逼迫其诱杀易先生的要求。可以发现,王佳芝全然成为邝裕民实现政治理想与爱国抱负的手段和工具,呈现出“女性”所处“男权”社会中的卑微身份与牺牲地位。
        2.从个体到社会:女性形象在时代环境下的隐射
        电影中,王佳芝被要求诱杀易先生,这一行为以失败而告终,以悲剧而收尾。作为女性个体,她未能表现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选择被男性支配,虽然在结局时顺从了自己的想法,但最终还是被杀害,很明显这一人物是一个悲剧性的存在,同时也是受时代环境影响的普遍社会女性的缩影和隐射。


从两人所占有的“空间属性”来看,易先生的社会身份空间是汉奸特务的工作空间,而王佳芝只是他的情色空间的一部分,当对他的生命造成威胁时,他还是会果断地将本性显露出来,他的社会身份自始至终从未发生改变[2]。而王佳芝的社会身份空间原本只是在学校的学习空间,她的首要身份是女学生,为了诱杀易先生又扮演了麦太太,从女学生到麦太太,他完成了身份的转换,同时也将情感逐渐寄托在易先生上,最终感性打破了理性。可以发现两人的所属空间完全不一致,这也暗示了电影的将以悲剧性结局收尾。
        二、城市现代性空间表征
        城市空间在电影中有着极强的表征意义。城市往往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隐喻,通过表现城市中的某些意象可以增强电影的叙事。电影《色·戒》展现的是30-40年代的上海,上海虽已沦陷,但其也是作为一种都市存在。西美尔认为,都市通常都被认为是金融中心,在此,经济交换的多样性、集中性、赋予乡村贸易所不允许的交换方式以重要意义[3]。这样一来,都市性的特征就被呈现出来。
        1.对上海多元文化的表达
        电影《色·戒》在20世纪30年代的背景下展开,南京西路是上海典型的繁华街区。电影中除了有穿着各异的中国人,还有着不同地域文化的外国人。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上海作为较为繁华的城市,但因处于战争时期,所以上海地区的文化也显得较为“矛盾”,而这一矛盾便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市民不同的生活品味。城市的繁华注定了本地区商业的繁荣,在上海的南京西路开设了各种店面,也有众多店面是由外国人经营的,例如珠宝店、咖啡馆等。这些外国人经营的店面在电影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电影中的人物叙事奠定了基础。
        2.对上海市民生存形态的描摹
        电影中的上海不仅体现了异样的文化,还体现了异样的市民生存形态。处于不同阶级的人都具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电影《色·戒》中主要出现了三种交通工具,即人力车、有轨电车和汽车。这些交通工具分别代表了上海人口的三个阶层。与此同时,多元化的方言、食品物资和娱乐方式也构成了都市错综复杂的文化。市民的生存形态能够反映出整个城市的特性,处于普通阶层的市民和上层社会的人物不断在影片中展现,以此反映出上海这座城市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性与矛盾性。
        结语
        20世纪30-40年代的上海虽处于战乱时期,但其丰富的意象与多元文化使其具有了都市性色彩。上海作为一个摩登城市,将王佳芝和易先生两个不同的个体结合在一起,王佳芝这一女性形象的建构主导了电影的故事叙事,也表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反叛,这一角色也是当时所处时代背景下诸多女性形象的隐射。影片建构起独特的城市空间,将女性角色置于传统中国社会,从女性视域进行了电影文本叙事,突出男性的形象塑造,以此传递女性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及鹏飞.李安电影叙事观念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7.
[2]杨春.战争空间、欲望空间与个体空间:《色·戒》的空间书写[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3):100-106.
[3]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城市文化读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