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的亲子教育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沈敏
[导读] 温暖而安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条件,孩子健康的人格要远比成绩更重要,这需要学校和每一个家庭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在这条家校共育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为更多的父子、父女,母子、母女,提供帮助,将家庭教育、健康的亲子关系作为学校教育的推动力,以实现“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教育愿景。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  沈敏

        2020年2月28日下午,我连续收到了一位家长的多条60秒语音留言——
        爸爸:XX同学,上午在家课堂任务有错不改,下午练字时间什么也没干,作业不写。已经揍了三顿了,我是没招了。老师,您是孩子班主任,孩子最听您的,您和孩子谈谈吧。
        儿子:(哭得泣不成声)老师,我们没写完我不会玩,你别听爸爸说。我爸说的不对,他揍我,我更不能写了。他要是不揍我,我肯定会主动写。
        儿子:... ...(边抽泣边哭诉,已经听不清说了什么)
        爸爸:(冷静地细数儿子没写的作业)上午的作业错的也没改,到现在我没法给他提交.... ....
        一打开手机,儿子和爸爸不间断地谴责和哭诉,各种情绪的混杂,一股脑地朝我扑面而来。给熟睡的小儿子压了压被子,我悄悄掩上门,来到另一个房间,仔细地又听了一遍。
        一、案例介绍及分析
        受疫情影响,2020年初,教育部实行延迟开学,中小学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号召学生在家隔离自学。我所带的班级,是一群二年级的小豆包,他们当中有很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来津务工人员的子女,甚至不少孩子小学前一直是在老家跟着老人生活,自理和自律能力尚未完全养成。在线上教学之初,有些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变得尤为紧张。
        凑巧的是,留言给我的学生小智(化名),因为上学期体育课上和同学的小矛盾,假前我刚刚去他家家访过。他是一个学习不错的男孩,个子高高的,身体壮壮的,在班里是个小班委。几年前,爸爸妈妈为了打工,从山东老家带着上高中的姐姐来到天津,后来,他这个弟弟也来上了小学。前段时间,妈妈没工作,留在家照顾他和姐姐,只有爸爸每周往返于家和工地。最近,复工复产,爸爸妈妈又都重新忙碌起来,有时会收到小智的留言说,老师今天只有我和姐姐在家。
        手机上的语音是下午收到的,显然是爸爸上午交待了学习任务后出门,下午回来检查时大失所望,因而雷霆大作。父亲很生气,儿子很委屈,然而,他们都选择向老师来诉苦,寻求支援。那么,这个烫手的热山芋到底该丢给谁呢?
        二、问题解决策略及过程
        (一)缓和焦灼的局面 去除感性的烦恼
        在收到求援信号后,我要求父子两人通过语音分别对事情的经过进行陈述,虽然中间还会有打断和情绪波动,但比之前平复了许多。在冷静地聆听完事情的经过后,我们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心理沟通。
        在这件事情上,导致父子情绪失控的点,集中在父亲认为儿子应该按老师要求完成自己分内的学习和课业,而儿子却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说了算。当儿子感受到来自父亲强加的压力时,自尊受损进而情绪崩溃;父亲也因为自己的要求儿子并不照做,且一大堆理由,权威被侵犯,导致试图通过武力统治孩子的思想。


然而这一切,真的这么简单吗?
        (二)换位思考 营造安全亲子关系
        从事情并没有妥善解决且愈演愈烈可见,显然不是。虽然父亲在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时,看起来很负责任,但他却恰恰因为把作业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无形中剥夺了原本该由儿子自己来承担责任的权利,甚至是体验交不上作业带来的后果的权利。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小学生上课迟到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例子中,也可见一斑。父亲在追求结果时,忽略了三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儿子是否具备独立自觉完成作业的能力,如果在孩子的能力之上谈结果,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孩子自觉自律的学习习惯非一日之功,从父亲的反应可以推断,他或许只是关心却从未关注过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宽慰小智和爸爸冷静下来后,我们共同约定了线下作业的完成时间。在简单问题上达成一致和共识,是解决矛盾的第一步。
        第二,如何看待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亲子关系问题。阿德勒在《自卑与偏见》中的心理学案例研究表明,孩子很多时候是在通过身体发布信号,以此来获取周围人的关注和无私的同情。那么,在小智的家庭和童年生活中,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呢?通过这次事件,我们的推断再次得到了验证。老话常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的亲子关系中,父亲一定不是高高在上的,武力更不可能赢得爱与合作。平等的亲子关系,首先是尊重,目光的凝视和认真的倾听。
        第三,正视问题,和孩子一同明确努力的方向,制定目标。成年人把面对可怜的现实时所产生的的愤怒和无助感发泄到孩子身上,是十分不明智的。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问题,和孩子一起解决,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自卑和懦弱是被父母接纳的,他并不是被抛弃而独自面对窘境。
        (三)搭建亲子关系“疏”与“导”的平台
        有人曾作这样的比喻,教育就像是拉车,老师是前面拉车的人,家长就像是在后面推车的人,孩子就是坐车的人。但车子常常跑不快,是因为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又爱子心切,要么无所适从,要么适得其反,其实很多时候是理念和方法出了问题。
        孩子们原本是一个班集体,现在分散在一个个家庭中,为了线上学习各自为战,一定也会碰到不少困难,于是,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重新组合在一起,通过线上合作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感,自己的努力能被他人看见,从而收获成就感、价值感与自尊。例如值日组长制就是个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每位线上组员通过轮值都能体会到组织大家讨论,提醒协调的自我效能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能在同龄儿童的相互观察中促进相互学习。
        三、成效及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道,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温暖而安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条件,孩子健康的人格要远比成绩更重要,这需要学校和每一个家庭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在这条家校共育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为更多的父子、父女,母子、母女,提供帮助,将家庭教育、健康的亲子关系作为学校教育的推动力,以实现“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教育愿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