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 韦冬丽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韦冬丽
[导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在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做好教学内容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将生命观念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和提高生命观念,进而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1]。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一中学 韦冬丽  655000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在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做好教学内容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将生命观念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和提高生命观念,进而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1]。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培养策略
        引言
        生命观念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科之后应当形成的学科理念。生命观念与生物学科其他核心素养相比较为抽象,对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有必要先提炼出生命观念的组成要素,并找准这些组成要素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再围绕这些内容科学组织教学工作,从而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体验
        要想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教师就要从教学入手,创设情境教学,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拉近生物知识、生命观念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教师要保证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对学生的原有观念形成冲击,有利于生命观念的培养。教学情境创设的类型包括问题情境、任务情境、实验情境、合作情境等多种情境模式。实验是生物学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灵魂,实验活动是生物教学的有力手段和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物质的活动过程,丰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材料将理论性较强的生物思想和生物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地感性认知,在学生分析实验材料、关注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知识。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分两组进行实验,第一组为观察叶绿体,教师要指导学生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的细胞并通过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第二组为观察线粒体,教师指导学生取材、染色、制片,在低倍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并通过高倍镜进行观察,实验做完后,由两组进行交换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完善生命观念的框架构建。
        二、基于结构与功能观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结构与功能观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生命观念的构成要素之一,意即生物体特有的结构必然与其相对应的功能存在对应关系,生物体的任何功能也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才能实现。对于生命体的各个层次来说,结构与功能观都有具体体现的丰富案例,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挖掘教材,精心筛选和整合支撑结构与功能观的实例,从而促进学生科学认识生命规律,构建起以完整生物学知识为基础的生命观念,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整理各章节、各模块之间的联系,从元素、分子、细胞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等不同层面构建起“结构与功能观”的立体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全面理解结构与功能观这一知识点。



        例如,从元素层面,我们可以以碳元素为例,说明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之所以是碳元素,是因为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氨基酸等都以碳元素为骨架,都与碳元素的特殊结构有关;从分子层面,我们可以以ATP为例,说明细胞的生命活动之所以都以ATP为能量通货,是因为ATP是一种分子结构很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既可以通过水解释放能量,又能通过合成吸收能量,从而实现ATP与ADP之间的快速相互转化,满足了细胞对能量的需求;从细胞器层面,我们可以以线粒体为例,说明线粒体之所以能成为细胞的能量工厂,是与其封闭囊状结构分不开的,正是其特有的结构使其能够为细胞供应大约95%的能量。除上述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细胞、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等不同层面举例,限于篇幅,笔者不再列举。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机械地将生命体的功能与结构绝对地一一对应起来,而应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或相统一,以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生物学思维方式。
        三、创新生物教学模式,积极在生物课堂融入生命观念
        教师应该积极创新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使生命观念顺利融入生物课,从而丰富生物的教学内容,提高生物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创新生物教学模式,积极在生物课堂中融入生命观念。例如,教师在展开“细胞的生活环境”时,首先,可以利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现细胞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感受到生命体的伟大,领域到生命的意义。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输有关“生命观念”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最后,教师借助新媒体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该积极展开生物实验,在实践中融入生命观念,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知,提高对生物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展开“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做实验的主要推动者,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接受到实验反馈的信息,不仅可以帮助建立学生有关细胞周期的概念,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微生命的存在,增加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教师还可以选择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从而增加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进行思想的碰撞,不断探求生物的本质与内涵。例如,教师在展开“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就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研究”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深刻意识到科学技术水平对于生物学的推动作用,提升学生对技术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够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探寻有效措施和途径在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讲解,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使他们深刻认识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进而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庆国.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03):9-10.
[2]姜涛.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策略初探[J].家长,2019(35):120.
[3]王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