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法 助力海量阅读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1月   作者:罗桂珍
[导读] 部编版教材指导下,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教学,语文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走向海量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文将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从常规的备课、上课和作业三步曲,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助力学生实现海量阅读。

清远市清新区第四小学 罗桂珍

【摘要】部编版教材指导下,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教学,语文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走向海量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文将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从常规的备课、上课和作业三步曲,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助力学生实现海量阅读。
【关键词】“定法”、 “授法”、 “用法”、 海量阅读
        【正文】
        自2019年9月开始,全国语文教学统一采用了部编版语文教材。这套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就曾放言:“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题。”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事实也证明:大量阅读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教学,语文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走向海量阅读。
        在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语文主题学习”不期而遇,那是一种小确幸。“语文主题学习”主张把课外阅读转化为课内阅读,课堂上围绕主题进行简单的教材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方法,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自由地完成主题丛书的阅读。这样的课堂,给了孩子方法,给了孩子时间,给了孩子阅读的材料,它必定促使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从而助力海量阅读。
        那么,怎样利用好部编版教材,上好“语文主题学习”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海量阅读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文将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从常规的备课、上课和作业三步曲,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助力学生实现海量阅读。
        一、课前全方位备课,为助力海量阅读“定法”
        1.深入解读教材,明确目标。
        部编版教材是按照“双线主题”进行单元编排教材的“语文主题学习”配套丛书也是根据单元主题编排的。在使用部编版教材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的备课时,我们必须对整套教材进行解读,明确各学段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有统观教材的眼光,根据学段目标以及知识的梯度,改变以往单一地只是备好某一篇课文或者某一节课的独立备课模式,而应该学会根据具体目标,循序渐进,确定每一学段,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节课,学生必须掌握怎样的阅读方法。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而在五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是教材在同一个表达上对学生学习的两种不同的要求,它体现了对学习要求的梯度性。那么,我们要根据教材编排的意图,有层次地确定教学目标。在上册时,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学会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也就是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能找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就可以了;到了下册学习时,就要学生在能够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步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2.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情。
        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在“语文主题学习”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那么,我们就要关注学生“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方面的学情,全面分析学生情况,从而确定本课时要教给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是什么。我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时,该课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在备课时,我清楚了学生在前面学习《自相矛盾》时已知“结合注释,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这些方法,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故事大意,他们想知的是孩子的对答妙在哪里?那么,我在备课时就确定学生已知的、能知的都不多讲了,我的侧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想知的,引导他们怎么知等,因此我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关注,确定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和风趣。在选择丛书阅读时,也选择了能体现语言幽默的文章《晏子使楚》进行配套阅读训练。在这样的备课中,我就确定了我的教学重点,也就是确定了学生要掌握怎样的阅读方法。
就这样,通过深入解读教材,全面了解学情,有目的地确定培养孩子什么阅读方法,在推动孩子阅读的时候,我们才能逐步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助力海量阅读。
        二、课堂巧妙引领,为助力海量阅读“授法”。
        近年来,课堂教学倡导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课堂模式。大家的课堂都逐渐走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如何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些方面,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引导,大胆突破。
        1.抓准语文要素和目标,大胆取舍,精准引领。
        “语文主题学习”课程,是根据语文要素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的课程,它追求的是“一课一得”。那么,我们老师就要根据课程特点,大胆地选取合适的语文要素和目标。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大胆地舍去无关的其他目标。


一篇课文,或者说一节课,我们想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是有很多方面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学生让学生掌握我们的语文要素,还能更好地腾出时间进行阅读训练,那么,我们就要选准教给学生的知识点,精准地进行引导。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时,我根据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桂花雨带个作者的快乐,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在课堂教学中,我仅仅围绕目标,引导学生品读相关句子,感受桂花雨给作者带来的快乐,然后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借桂花来抒发自己感情的方法。而对于桂花是怎么样的,它是否真这么香?作者为什么要“摇桂花”等,都不是我们这节课里的目标,我就大胆地舍去。这样一来,我们的课堂就化繁为简了,学生只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快乐,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思乡之情即可。随即,学生就马上学以致用,通过阅读配套的文章,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文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主题学习”课程研讨中,我们常常发现老师们总是舍不得放弃,总企图面面俱到,结果就大打折扣,往往连目标都没有落实,更加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会大胆取舍目标,巧妙引领掌握阅读方法,引导有目的而又自由地进行阅读,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获得阅读方法与能力,从而助力他们海量阅读。
        2.整合阅读材料和时间,检测获得的阅读方法。
        “语文主题学习”主张课堂上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课本上的内容,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丛书或者匹配的文章。但是,我们在这个环节,很多老师都舍不得这三分之二的时间,总觉得自己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太仓促,学生学不扎实,从而导致放手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很少,即使备课时候已经整合了阅读材料,也无法落到实处。这样是与我们的初衷不相符合的。那么,我们老师就要在课堂上努力向三分之一要质量,其实只要是抓准目标,真正追求一课一得,这是完全可以的。然后,在剩下的时间里,就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整合的资料,并把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
        例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我抓准“通过课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毛主席内心的丧子之痛”这个目标,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情感。然后放手让学生阅读丛书《一个苹果》和《血染行军路》等两篇文章,此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画出文章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结合丛书里的问题以及泡泡提示语等,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诸如此类,长此以往,学生能在课堂上得法用法,要提高阅读的能力,必定是未来可期的。
        三、课后落实阅读作业,在海量阅读中“用法”。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在课堂内进行课外文章的阅读,其实,一旦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有了阅读能力,他必然就会产生阅读的愿望。为此,我们课后布置阅读作业也是顺应孩子成长需要的。但是,作业不能只是布置就完事了,为了让孩子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训练与运用,我们在布置阅读作业时除了布置学生读什么,还应该布置学生怎么读,并且应该通过各种检查方式进行反馈了解。课堂得法,课后用法,这就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课后阅读作业进行指导、跟踪和落实。
        1.课后阅读课外单篇文章,对应训练“用法”。
        课堂教学之后,我们达成目标,实现了一课一得中的“一得”。那么,课后的作业,我们要顺应目标布置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还要明确要求学生用上本节课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收获。我在执教五年级下册《刷子李》后,根据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学生领悟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人物”这一方法,那么,我就布置学生阅读《语文丛书》4中的“俗世奇人”板块安排的几篇文章,要求把里面的四篇文章读完,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做批注,写下自己运用了什么阅读方法,懂得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等。第二天上课伊始,我就指名几个学生抽查他们的阅读,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阅读分享。通过这样有目的的对应阅读训练和检测,学生的阅读方法就能得到很好的巩固。
        2.课后阅读整本课外书,综合训练“用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助力实现海量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读整本书是阅读必不可少的“正餐”。为此,通过授之以法,我们在课后必须引导孩子去阅读整本课外书,促使孩子及时综合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时,我们通过落实语文要素,初步了解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于是,我布置学生在我国四大名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部作品(原著)进行阅读,阅读时间是一个月,不必追求读完整本书,读了多少章节都可以。在学生阅读期间,我会偶尔与学生聊聊,看看他们读了多少,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等等。在一个月过后,我在班上进行阅读分享会,而分享的主题是:“阅读名著,我有我办法”,从主题可见,我让学生分享的是怎么读懂名著的方法,这样一来,既检测了学生阅读的情况,又让学生牢记了阅读名著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实现海量阅读。
        阅读是没有止境的。在部编版教材理念指引下,结合“语文主题学习”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径可依,有路可达的。当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必将助力孩子海量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这是相辅相成,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2]《依据课标,有效整合》
[3]《“语文主题学习”再思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