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健康教育如那花香沁人心肺——浅谈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1月   作者:刘颖莹
[导读] 现在学生的心理因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呈现出不健康表现。而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缺的主阵地之一。因此我们要经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我们的学科特点,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广东省清远市田家炳实验学校  刘颖莹

【内容摘要】现在学生的心理因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呈现出不健康表现。而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缺的主阵地之一。因此我们要经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我们的学科特点,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心理健康  健康人格  心理教育  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如厌学、说谎、任性、耐挫力差、攻击性强、抑郁等等。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能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这些问题的显示存在,而且是日趋严重。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确的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缺的主阵地之一。其次,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思想性和人文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格为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结合我们的学科特点,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这半年来,我就这一方面进行了实验和尝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寓“健康心理”于自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教师自身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健康向上的情趣带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体质真诚的微笑、友善亲切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也尽可能做到在每一节课里,给学生恰到好处的一个笑容,当看到他们注意分散时,给一个提醒的眼神,当学生回答错时,亲切的给他一个动作——抚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背。当他回答得精神时,给他们一句话恰当好处的表扬,回答错的也送给他们一句激励的话,这一切都使学生倍受鼓舞;有时沉闷的课堂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我还会适时的结合课文内容插一个小笑话,则会使学生开怀大笑,立即兴奋起来,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到学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意义感和价值感,从而对学习保持持久浓厚的兴趣。
        二、寓“美好情感”于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课文。因此我会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让学生在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比如在教学《平分生命》一课时,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哥哥”对“妹妹”的无限爱怜之情,感受亲情的伟大。我和学生利用师生分角色朗读,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读“哥哥”和医生的对话时,我先创设情景,再让学生自己体验读,接着全班表演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很快就能抓住关键词和人物语气去感受“哥哥”的天真。最后让学生对“哥哥”说几句话时,孩子们的发言相当精彩。我相信孩子们在读中将“哥哥”的个性品质已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内心深处。
        三、寓“两观”于课文内容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格结构的核心。


特别是小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在读、说中认识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三年级教材“亲情”单元,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到亲情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的给予,还体现在精神方面的关怀,甚至是为亲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在教学《倾斜的伞》一课,通过从从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作者当时的感情变化 ,去体会爷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在《说话算数》一课中通过讲两个小朋友间认真兑现相互的承诺,互送好吃的水果的事,让学生从字里文间中明白,从小就要具有说话算数、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四、寓“修身养性”于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环节。因为表面看写字教学似乎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但如果教师激发得当,也能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在写字教学中我常以王羲之的故事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并巧借识字中课堂的生成,进行了有效“点拨”,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悟。在教授“躺”字时,我让学生观察单独写“身”和这个时候的字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身子的一撇发生了变化,我紧跟着追问为什么在这里这个身字的一撇不往右穿呢?学生结合以往的知识答到:这样右边的“尚”字才有位置,这样两个字才够紧凑,才写得好。于是我说:“如果你就是这个“尚”字,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学生很激动地说:“谢谢你!因为你的谦让,我们才能成为了一家人……”我抓住这个时机,总结说:“是啊!两个想要成为一家人的字,为了能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宁可委屈自己,那在我们生活在三(2)班这个大家庭里,就应该开心和谐的相处,我们又该怎样和我们的同桌和同学,又应该如何和我们的邻居、亲人相处呢?”这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想不用说,孩子们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五、寓“心灵交流”于习作教学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仍不易解决。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写日记、写作文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原委,从而做到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起到更好的心理调解作用。平时,学生有什么悄悄话,我都让学生可以通过书信与我沟通。            
        我还记得朱晓晴同学在日记里是这样对我说的:老师,我学了《珍贵的教科书》后,我才发现我现在是多少的幸福,看到以前的老师可以为了学生而放弃生命,您现在也在全心全意的教育我们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又如我们班的班长林立,有一次因为没有抄好作业,因此没有完成作业。事后,我并没的批评她,她才通过日记向我说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一定痛改前非……每次批改日记我都不打分,只是以回信的方法反馈给学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师生通过书信传递的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真情流露。这样教师能够更好的捕捉学生的悲哀烦恼或快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为学生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因此,习作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不容小视的一块“战地”。特别是针对后进生、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可以通过习作去拉近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爱、体谅、理解父母的情感,懂得感恩。
        记得大诗人陆游留给后代的一句致理名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说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那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健康的心里,懂得管理好自己的心理。同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心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来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心理健康就如那花香飘进学生的心里,沁人心肺。
参考文献:
[1]刘维良 齐建芳 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 2000-7
[2]郑雪,陈少华等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1
[3]柯新 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8.12 《教育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