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教育研究》   作者:姬新强
[导读]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规律,如何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如何有效激发化学课堂的生命活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运用与发展,针对这些现实问题,笔者根据初步探讨,提出一些拙见。

孙吴县第二中学  姬新强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规律,如何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如何有效激发化学课堂的生命活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运用与发展,针对这些现实问题,笔者根据初步探讨,提出一些拙见。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授过程缺乏科学性,扩展缺乏艺术性,致使课堂教学达不到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关注甚至不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往往使概念讲授僵化教条,导致学生很难对化学概念建立认知理解,对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的不深不透。
        2.忽视化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孤立教授化学新知。化学学科新知本身,经常需要跨越宏观和微观概念间意义的衔接与融通,孤立的新知教授使学生难以直接接受抽象新知并运用新知进行思考和建立高级的认知结构。
        3.忽视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不能满足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新知并做到适度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这种生硬传授化学新知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
        4.忽视学生接受新知的心理因素,不会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指导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仅仅立足于教材本身,目标定位仅仅在于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很少考虑要将学生、教材以及教法有机地统一。这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也制约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解决策略初步探究
        1.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打破僵化传授,提高学生对化学新知的认知强度。
        感知新知是一个人对新知的表征以及对新知的外部联系初步认识的过程,虽然不能一下子就真正认识新知的属性和本质,但却能为领会、掌握新知提供良好的感性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新知,建立新知的心理过程,有效形成新知的表象。
        运用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强度。美国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来。同时观察的越多,越详细,获得的知识就越牢固。”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直观教学法成为化学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在学习原子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化抽象为教学,展现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本质属性,学生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认知。
        抓住每个新知中反映本质属性的相关特征,启迪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新知后,抓住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一特征掌握后,接着提出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是氧化物吗?启发学生思维,触类旁通,强化对新知的理解。



        2.不仅关注课堂教学形式,更要在课堂教学的本质上下功夫。
      教师应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这一提法早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识。但是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注意学科特征,要根据本学科的特征确定课堂目标,还要注意课堂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样才能在总体上做好规化,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并且不断引导学生用心灵去领悟课堂精髓,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教师要给学生自我发展的舞台。课堂知识链条通过学生自我学习探究的路径,才能在学生认知中具有逻辑关联。这样就可以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此时的化学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潜力更是无穷的。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实验后,提出铁丝为什么能在氧气中燃烧,而在空气中为什么不能燃烧?引起学生的疑惑,迫切的想知道原因,在这样的情景下学习很容易得出:氧气、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对较少。总之,利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及化学实验现象,必会引发学生自觉的思考,教师稍加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学科知识的逻辑框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3.尊重每一个生命不同的认知规律,帮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完成概念认知、理解、升华的心路历程,促进化学知识的正向迁移。
        在对化学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认识化学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在感知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同化新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抛弃认知规律,脱离主体经验让学生死记一些元素的价态或化学式,或者某个概念的陈述。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教师要关注到这种区别,帮助每一个学生搭建合适的认知路径,实现知识正向迁移。习题探究就是促进化学知识正向迁移的好办法。例如把没变质NaOH和变质的NaOH分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探究其成份,就会出现两种结果。让学生相互观摩,看看操做有没有错误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既深化认识、拓宽思维,又培养和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在合作探究中形成形象认知,实现自我突破。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自我贬低,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到自已是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4.强化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深化理解化学知识。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复习,学习的东西很快被遗忘,这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认知规律,化学教学同样要遵循这一科学规律。在传授每一个新知后,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新知的掌握程度,整理出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知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后,为了进一步区分这三种混合物,整理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牛奶、石灰乳、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食醋、液氧、清新的空气、尘土飞扬的空气等。学生区分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知识。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搭建化学思维认知。切忌让学生在被动的机械记忆的乏味中学习化学知识,这种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认知建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