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作者:王丛 贺玉琴
[导读] 探析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不同诊断方式的影像特征以及鉴别方法

        王丛 贺玉琴
        长沙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析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不同诊断方式的影像特征以及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所有的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扫描,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影像特征。结果:两种扫描方式的影像学特征相似,25例患者的影像特征以单肺或双肺无纹理圆形透亮区表现为主,且两种扫描方式出现概率为100.00%;此外,大部分患者的病灶范围超过了胸腔的2/3,且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炎症表现,同时没有明显的肺部疾患基础;肺泡表现为巨大囊泡状,一部分患者能够可看到条状分隔影;部分患者能在肺大泡边缘观察到萎陷的肺组织。结论:本次研究所使用的两种扫描方式,最终图像影像特征相似,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以联合两种方式进行检查,从而最大限度的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影像特征
肺大泡是指因为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相互融合并在肺组织中形成了含气囊腔[1]。肺大泡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其中先天性是由于先天支气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活瓣作用,空气进入肺泡时,压力增高导致肺泡破裂,多见于小儿,后天性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以老年患者为主。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又名肺消失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肺气肿有关,以出现在单侧肺叶或双侧肺叶上的巨大肺大泡特征为主要表现,大部分患者为男性。目前临床上可通过X线和CT扫描进行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次研究,通过对25例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在X线和CT下的影像特征,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分析对象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所有的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扫描,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影像特征。25例患者中,包括16例男性,9例女性,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26岁,小于72岁,平均年龄为(31.57±11.4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症状。
1.2方法
25例患者均先接受X线扫描,再接受CT扫描,扫描过程如下:(1)X线扫描。设备为医用诊断X射线机,使用设备扫描患者身体,取患者胸部正位像,观察并记录图片影像,包括肺内病变的分布、形状、密度等特征。(2)CT扫描。设备为医用64排螺旋CT机,电压设为120Kv,电流设为130mAs,使用设备扫描患者身体,从肺尖至肺底扫描,第一次为平扫,再进行增强扫描,最后进行薄层扫描,层厚和间距为1毫米,螺距为1.5毫米,视野范围为35×35。保持患者扫描图像,并进行三维标准算法重建,最后分析两种扫描方式的影像特征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导入SPSS25.0,经过分析处理,得出P值,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计量资料)以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检验处理。
        2结果
统计并记录25例患者不同扫描方式图像的影像特征,特征和数据记录结果见表1。从表2可看出,25例患者的影像特征以单肺或双肺无纹理圆形透亮区表现为主,且两种扫描方式出现概率为100.00%;此外,大部分患者的病灶范围超过了胸腔的2/3,且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炎症表现,同时没有明显的肺部疾患基础;肺泡表现为巨大囊泡状,一部分患者能够可看到条状分隔影;部分患者能在肺大泡边缘观察到萎陷的肺组织。
表1两种检查结果的影像特征[n(%)]

        3讨论
3.1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
目前临床上主要认为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因素所共同引起的,并且,除了个别先天性发育不良而引起的疾病外,大多数患者都是在炎性病变之后出现该疾病,且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脓肿、肺结核等疾病有密切关系[2]。其中由肺结核引起的继发性肺大泡以单发病灶为主,但肺气肿以多发病灶为主,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肺结核、肺气肿各自疾病的特点有关。此外,继发性肺大泡会加重患者原有的病情。由于肺大泡产生了较大的压迫,因此患者容易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所导致的肺小叶破裂,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3.2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的不同扫描方式的影像表现
在诊断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时,X线扫描检查方式具有方便、简单、有效等优点,在X线扫描下,肺大泡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透明度增加,肺泡内无肺纹理,肺泡壁上有纤细的条状阴影等[3]。此外,病灶在影像学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状,肺底部的病灶无法在X线扫描下显现出来。相较于X线扫描,CT扫描的图像在观察肺大泡的特征时会更加准确,主要表现在薄层CT和高分辨率CT,在肺间质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此外,CT扫描还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敏感度和特异性较X线扫描均更高。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观察中,两种扫描方式的影像学特征相似,25例患者的影像特征以单肺或双肺无纹理圆形透亮区表现为主,且两种扫描方式出现概率为100.00%;此外,大部分患者的病灶范围超过了胸腔的2/3,且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炎症表现,同时没有明显的肺部疾患基础;肺泡表现为巨大囊泡状,一部分患者能够可看到条状分隔影;部分患者能在肺大泡边缘观察到萎陷的肺组织。因此,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以联合两种方式进行检查,从而最大限度的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吕志江,黎珍容,等.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5):61-63.
[2]沈中梅.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5,18(04):608-609.
[3]陈斌,何乐,何隽祥,等.16例肺泡壁消失肺综合征影像学诊断及分型探讨[J].放射学实践,2015(02):132-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