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龙陵县人感染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作者:瞿春平
[导读] 分析龙陵县2019-202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


        瞿春平
        保山市龙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龙陵    678300


           【摘要】目的分析龙陵县2019-202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布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9-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应用门户传染病监测中龙陵县2019-2020年布病报告数据和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0年龙陵县共报告布病例4例,其中2019年2例、2020年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66/10万。4例病例呈点状分布,其中勐糯镇2例,腊勐镇2例。4例病例全部是男性,兽医2例,农民2例,全部接触病牛感染发病。临床症状:1例为隐性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体征。1例反复发热、关节疼痛。2例仅有关节疼痛症状;患者都居住农村,饲养或接触肉牛,无防护设施。结论龙陵县近年来首次报告布病病例且布病疫情呈现散发状态,人感染以牛型布氏菌为主,接触布病阳性病牛流产物为主要的危险暴露因素,应加大动物间疫情检疫监督执法力度,加强人间疫情监测,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蔓延;加强病例管理,降低慢性化率是防止布病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防控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本病以长期发热、多汗、肌肉关节疼痛、乏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是危害严重的自然疫原性疾病之一[1]。龙陵县2019年之前既往无输入性布病和本地布病病例报告。为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制订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现将此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9-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应用门户传染病监测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2]。
           1.2 方法
           1.2.1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使用卫健部门统一制定的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对确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居住地、发病和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暴露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
           1.2.2 病例诊断依据  布病诊断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19)进行,即结合患者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参照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方法进行(包括实验室初筛和复检)。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19-2020年龙陵县共报告了布病4例,其中2019年2例,在勐糯镇。2020年2例,在腊勐镇。病例呈点状分布,疫情呈散发状态。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  4例病例呈点状、散发,分布在勐糯镇2个村,腊勐镇1个村。
           2.2.2发病时间分布  4例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1例,3月份发病2例,8月份发病1例。
           2.2.3 人群分布  4例病例全部是男性。年龄分布无明显特异性,最小41岁、最大69岁,其中41岁1例、47岁1例、55岁1例、69岁1例。职业分布为乡村兽医2例、农民2例。
           2.3  流行病学接触史  4例病例中,2例职业是兽医,有接触布病阳性病牛流产物接触史;2例职业是农民,饲养肉牛,有接触布病阳性病牛流产物接触史。接触史最长7个月,最短4个月。患者居住环境卫生一般,肉牛家中圈养,4例病例接触病牛流产物均没有任何防护。
           2.4 病例的发病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就诊情况  
           2.4.1 患者匡某,于2019年8月10出现腰疼、随后出现双手的中指疼痛,8月30日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到勐糯镇丛岗村卫生室对症支持治疗4天后,症状无缓解,9月3日到勐糯镇中心卫生院门诊诊断治疗2天后,症状好转回家。

龙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0月22-23日初检出阳性,并于10月28-29日送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复检为阳性。该患者于11月2日到龙陵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接受规范治疗。
           2.4.2  患者杨某,身体未见任何不适,该患者是龙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9年10月22-23日初检出阳性病例,10月28-29日送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复检为阳性。该患者于11月2日到龙陵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接受规范治疗。
           2.4.3  患者陈某,2020年2月23-24日初检出阳性病例,3月9-10日送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复检为阳性。于2020年3月23出现腕关节和膝关节疼痛等症状,7天后,症状无缓解,3月30日到龙陵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接受规范治疗。
           2.4.4  患者刘某,2020年2月23-24日初检出阳性病例,3月9-10日送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复检为阳性。于2020年3月25出现腰椎和腕关节疼痛等症状,5天后,症状无缓解,3月30日到龙陵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接受规范治疗。
           2.5  初步诊断结论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布鲁氏菌病。
           3.讨论
           3.1 我县4例布病患者其传染源主要是患有布病的病牛,人受传染主要是接触病牛的流产物、分泌物和排泄物经皮肤、黏膜传染。4例患者居住环境一般,2人饲养肉牛、2人为兽医诊治牲畜疾病,4人均有与病牛流产物接触史。2019年开始我县首次发生人感染布病病例,疫源为合作社引进的布病阳性肉牛,致使养殖户和乡村兽医在饲养管理、病牛流产处置、配种等过程中防护不当被感染。
           3.2  2019年开始,我县引进能繁母牛发展产业。主要来自内蒙古、辽宁、吉林、甘肃、河北等省,属全国布病高风险区(布病一类地区)。因布病潜伏期较长,为14天至6个月,病菌在“窗口期”检测不出阳性,引进后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全县10个乡镇都大量分布和饲养从布病高风险区引进的能繁母牛,畜间布病检出点不断增多,污染面较大。我县在猪、牛、羊、狗等牲畜间引起传播,成为畜间布病“疫区”的风险性逐渐增大。同时有造成大量人员感染布病的风险,布鲁氏菌病已成为影响我县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3.3  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布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加强流通环节检疫监管,进一步规范引种程序。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门的法律法规。种牛引进要严格执行引种申报制度,做到“引种前申报;引种时检疫,开具检疫合格证;落地报检,并提供有相关资质实验室出具的布病检测(阴性)报告;到达目的地后隔离观察21天以上;隔离观察期满进行布病逐头复检合格”,才能发放或混群饲养。引种程序和相关手续缺一不可,否则禁止进入我县,违法违规者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扎实抓好引进种牛布病逐头复检,进一步规范阳性畜处置工作,确保我县肉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3.4  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畜牧业产发展较快的乡镇广泛开展布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普及布病防控知识。对饲养人员、兽医等重点人群广泛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养殖户、相关从业人员防病意识。饲养员在工作期间穿戴工作服,特别是在牲畜的接生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病畜尸体及其流产物和排泄物,并做好场所消毒工作[3]。
           3.5  卫健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加大合作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合作机制共享监测信息、协同处理疫情,共同规划防控项目等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蔓延从而防止人畜布病疫情的爆发;加强病例管理,降低慢性化率是防止布病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传染病学/李兰娟,任红主编.-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87-190
           [2]杨向东,杨雪,于彬彬,张青,杨秋菊.2006-2018年云南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9,34(12):1072-1075
           [3]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