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魏宝华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魏宝华
[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展开详细的分析,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对应措施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为岩土工程的安全开展提供帮助。
        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本文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展开详细的分析,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对应措施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为岩土工程的安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现状及分析
        我国地幅辽阔,地质条件复杂。为有效承载逐渐增多的人口,需对地质资源进行不断开发,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出现。经过实际调查分析,当前造成地质灾害的大部分原因都属于人为因素,由于岩土工程建设会使地势结构发生明显转变,从而导致岩土的稳固性下降,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经济角度上分析,每年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占总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20%左右,如何有效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出现已成为各岩土工程施工企业重要研究课题。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国内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虽然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出良好环境,但也使地质资源受到严重破坏。20世纪60年代,岩土工程理念首次由美国引入到我国,主要担负起解决岩土与土木工程建设问题的重要职责。就目前来看,岩土工程施工企业之间竞争矛盾不断激化,部分岩土工程施工部门因过于追求工程施工效率与经济成本,忽视岩土加固环节,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出现。因此为充分发挥出岩土工程在开挖与加固岩土体,为后续工序创造良好施工条件中的积极作用,需认清岩土地质灾害的症结所在,针对地质灾害特征,采用有效的防治手段,把岩土工程施工期的危害因素控制到最低范围内,尽早实现岩土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发展目标。
        3 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可以主要划分成两种:(1)因大自然活动的影响作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即自然地质灾害。自然地质灾害属于第一环境问题,一般不易受到人类的活动影响而出现大的迁移及变化,这也就是说自然地质灾害有着很强的固有形态及自然特性。(2)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属于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大量开发自然资源及建设各种工程,对自然环境及地质形态形成很大的甚至不可修复的破坏,进而形成了各类地质灾害,威胁人类安全。这类地质灾害有着明显的人为性,和自然地质条件没有任何关系。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和自然地质演化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岩体结构的自然演化周期被极大减短,稳定性被破坏,进而造成岩土工程中各类地质灾害频发,且有着很强的突发性及分布不均衡性,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及经济安全。岩土工程开发的区域内生态环境本来就比较脆弱,极易因各种破坏行为而诱发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自然地质灾害。但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或者私欲、私利而大面积破坏自然环境、频建各种工程等,这些行为都会加剧地质结构失衡,进而增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由此可见,诱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因素就是人为过度开发及开采,这也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
        4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用
        4.1实现滑坡现象控制
        第一,加强对山体斜坡岩土力学强度的提升力度。根据对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知道,为了保证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岩土工程施工人员可以将山体的坡度进行有效的降低,使山体具有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结合对山体边坡的加固处理措施,使山体的坚固程度有效提升,从而,使山体出现滑坡的情况有效降低。第二,对容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位置的地下水进行综合防治。对岩土工程施工现场周围水文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地质条件展开严格、准确的检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施工现场周围地下水有效排除,保证山体不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出现结果不稳定的情况。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地下水时需要使用特定的方式,比如,水平钻孔疏干方式、垂直孔排水方式等都是具有较高效率的措施。第三,加强对岩土工程施工现场周围截水沟修建的规范性,这样,能够保证在滑坡范围内不会有地表水流入,降低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
        4.2采用适当避让措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期间的避让手段主要是在不影响岩土工程质量、效率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如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应尽量停止开挖等施工环节,选择晴朗的天气对岩土工程结构进行加固。结合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因素的特征,始终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制订出风险转移的方案。对岩土软弱结构进行加固。同时,就近转移附近居民与施工人员住所,确保地质灾害对人员以及环境的危害能降到最低范围之内。在岩土工程施工期间采用更加有效的避让措施是工程管理部门必须要开展的工作,因此需给予其高度重视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制订更加完善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避让方案,确保地质灾害能得到根本上的控制。
        4.3泥石流防治
        泥石流防治工作中应全面分析和考察目标区域内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再选择生态工程、沟、坡等措施综合在一起应用,确保泥石流防治的效果。泥石流防治的3个重点区域分别是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在这3个重点区域中,在上游的形成区可选择种涵养林,有效治理裸露的坡面,侵蚀较重的沟谷区应积极选种防护林,改善侵蚀情况,并增强坡面的稳定性。在流通区修建谷坊坝和拦挡坝,通过拦蓄功能不仅减弱泥石流的冲蚀力而且稳固了坡脚。在堆积区修筑排导工程,将其引导排出,避免因堆积而形成灾害。
        4.4进行地表变形控制
        第一,在岩土工程正式开展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环境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检测,明确掌握岩土工程地质特点。与此同时,在对地下水进行抽取以及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地下熔岩的运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第二,岩土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具有较高的规范性,能够满足岩土工程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在对岩土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设计理念和流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沿土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荷载指标的要求。第三,加强生态防治措施的利用力度。在岩土工程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岩土表面植被的覆盖率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呈现反比关系。因此,岩体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在工程周围和山体周围大量种植植被,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实施荒山改造。比如,施工人员可通过植树造林、培养各种植物的方式对岩体进行绿化改造,对岩土中发生流失和风化的问题进行改善,实现生态性防护效益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岩土工程开发的规模及数量不断增大,这加快了各种生态资源的开发速度,但也对地质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最终引发地质灾害而威胁人们的安全。对此,需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力度,找出有效措施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蔓延。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为我国的岩土工程施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盛夏.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分析[J].世界有色属,2018(11):191-193.
        [2]张朝刚.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途径[J].有色金属设计,2018,45(1):6-8.
        [3]孔凡龙.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5):13-14.
        [4]李媛.中国岩土工程灾审类型及其特征一基于全国县市烤土工程灾害调查成果分析[J].中国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2):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