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笔墨~计白当黑的意境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潘芳
[导读] 随着当今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日渐提高。艺术在这一过程中也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的笔墨一直作为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其一向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而意境创造一直是许多画家经过探索逐渐形成的。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潘芳 130000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日渐提高。艺术在这一过程中也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的笔墨一直作为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其一向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而意境创造一直是许多画家经过探索逐渐形成的。情感与画面的相重结合,情景交融,最后把体现画家思想情感的意境呈现到公众面前,其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本文通过陈述“计白当黑”创造意境来展示给读者,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  计白当黑  意境研究
【正文】笔墨意境是中国画意境的基础,其中笔墨与技法相联系,而意境则关乎审美思想,二者相辅相成,合二为一。对于中国画笔墨来说,意境则是体现画家内心强烈情感的重要载体,包含着画家时代的世风,当然也包含着传统文化。而“计白当黑”所创造的意境精妙的运用了黑与白、情与景,实中带虚,虚中有实,将中国画的“美”更上一层楼。
        一、如何理解“计白当黑”手法
        计白当黑是古代画术语,是一种的特殊的作画手法。其出自老子所写的《道德经》中“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老子深知黑与白的对立关系,而计白当黑中白指的是画面上的空白,黑则为水墨本身,是形式与内容合二为一的一种表现,中国水墨画中的天空和水往往都是用空白代替,而其他不重要的事物也可画可不画,疏远为白,紧密为黑,用空白是为了“多”,“够”,用整幅画的布局,将黑白和谐统一,将画的意境表现出来。疏密相间,既矛盾,又相融。以虚带实,计白当黑,用留白的方法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将画家的情感表现的我穷尽。
        二、“计白当黑”所创造的独特意境
        中国画的整体上留有许多空白,往往用几个线条就表现出极具有生命力,这一直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


相比西方美学的“以人物为本,重点突出人自身的作用”的手法,中国画的灵感往往都是来自于自然的山水之美,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计白当黑所创造的意境也越来越被人熟知,从老子的“大象无形”发展到司空图的“味外之旨”,再到王国维的“无我”,联系白居易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都是如此,用寥寥几条线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其意境中的空,不是简单的苍白,而是画中画,画外音,用画中的空白与有形的水墨相统一,给读者带来视觉美的同时也让读者自觉的联想自己本身所处之境。计白当黑所表现的意境更多的是突破画家当时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管制,让读者因为个人情感的差异,一人一个体会。就像齐老先生所画的《虾》,画的整体上只有几只虾,并没有山、水、人等笔墨,然而却显得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这幅画是计白当黑手法的代表作之一,用淡墨之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须、爪,凝练传神,虾本在水中浮游,正是利用了计白当黑,将水省略 整幅画既不多一笔也不少一笔,而岸上的山与人则用空白代替,让读者个人去尽情的想象,岸上的人是否在看水中的虾?岸上的山又是什么样的景色?将虾这一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齐老先生画虾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计白当黑所创造的意境和中国画的布局行成统一,以最纯粹的艺术形式营造一个天荒地老般的意境,让心灵的自由从笔墨中传达出来,形成最大的自由,以寥寥几笔将画家所要描述的事物神态和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像八大山人的《鱼石图》把黑与白的关系处理到了极致,黑出密不透风,白处疏可跑马,画面干净整洁。既有静穆之趣,又得疏旷之韵,禅意清幽,同时鱼的神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两条鱼白眼向上,好像是硬直翻白眼的死鱼,但在细思之下却会发现这条鱼好像在思索,有一种冷静传神的感觉,画面构成水天一色,空间无限,有着无限的宏观气势,表现出了八大山人那个时代的不公平,而更远处的山则是连绵起伏,山上的树木依稀可见,代表着那个世事。黄宾虹也是这一方面的大家,他的画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黑而浓,然而却不会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相反白色代表苍苍茫茫 具有无限的生机灵动,黄宾虹对计白当黑手法有着超强的控制,“空景冷,实景松,千山万壑在心中”只有体会自然,让心灵融入自然,与万物做友,感受其规律在绘画中才能将黑白的关系做到尽握于心,真正的体会到计白当黑所创造的意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笔墨是一种手法,它多种多样,创新结合,集古代与现代的优点,计白当黑更是创造独特意境的典型手法,其中又体现着中国传统思想的支撑,而一幅传世的中国画更是要表现出画家的审美观,个人的精神面貌,核心思想等。运用最少的笔墨,适当的手法,以最纯粹的艺术形式来营造一个完美的意境,把心灵体现在笔墨上,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与心灵的对话,营造出最适合自己的意境,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参考文献】
 [1]周芳利.从石涛到董源——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山水画风格转变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1):23-26.
 [2]刘正成.中国画的制作风气与书法的零件装配均是时弊——当代中国书画市场选择的两难处境[J].书法,2021(01):8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