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张亮
[导读] 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

        张亮
        浙江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314102
        摘要: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的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各37例。试验组、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

        股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股骨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多发人群。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安排手术治疗,以达到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材料科学的进步,内固定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现对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开展分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的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各37例。试验组、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65~87岁,平均(74.62±5.57)岁。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66~90岁,平均(74.56±5.65)岁。纳入标准:年龄≥65岁;闭合性骨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或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患者呈仰卧位,于大腿近端做切口,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准确定位骨折部位,切开皮肤、皮下及肌肉组织,将骨折断端暴露出来并进行牵引复位,确保复位效果满意后,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将锁定钢板放置在外侧,将克氏针打入近端锁定孔,G臂下观察骨折复位、克氏针位置满意后,将锁定螺钉依次拧入接骨板远端、近端,G臂下再次确认效果满意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留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
        试验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患者呈仰卧位,患肢固定牵引架,G臂下牵引内旋、内收,确保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在股骨大转子顶点位置做切口,长度约5cm,将阔筋膜逐层切开,钝性分离。将股骨大转子顶点当作进钉点,置入导针,G臂下确定导针位置之后,进行扩髓,顺导针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主钉推到髓腔内,导向器近端锁孔向股骨颈内钻入导针,对导针长度进行测量,顺导针将相应长度的带螺旋钉锤击打入,远端置入一枚锁定螺钉,并安装尾帽,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留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总分100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
        试验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同时,有报道显示,手术治疗者的1年死亡率约为17.5%,而非手术治疗者高达34%以上[1]。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且早期开展康复锻炼,还可以降低致残率、病死率。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式较多,如髋关节置换、髓内钉、髓外钢板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为髓外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髓内固定,两种术式的固定效果均比较理想,因此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与髓外固定系统相比,属于髓内固定系统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有着诸多优点,其能够使部分荷载由生物轴心传至股骨干,从而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的发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风险[2];其可以限制头颈部骨折块的早期旋转,提高股骨头固定的生物稳定性,更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且便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加快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提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滕芳,滕燕,豆敏,曹文霞,彭荣芳,乔永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21,42(01):43-47.
[2]陈心敏,江腾,杨威,郑利钦,林梓凌,涂世杰.不同长度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7):92-95+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