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中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特征及其心理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黄隽怡 李颖(通讯作者)
[导读] 本文主要对在安宁疗护中的疾病终末期患者选用心理干预,

        黄隽怡  李颖(通讯作者)
        上海市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1824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在安宁疗护中的疾病终末期患者选用心理干预,对于此次护理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时间选择范围主要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接受不同干预的疾病终末期106例老年患者,不同时间段进行护理干预分为2组,对照组在此研究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研究接受心理干预,对2组干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三个指标(满意度评分、SAS评分)有差异,2组结果对比有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在疾病终末期管理中采用心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依从性评分、心理状况,保障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提升,可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疾病终末期;SAS评分;依从性评分;安宁疗护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主要的医疗目标是控制或治愈疾病,这通常意味着非常积极的治疗。在疾病演变过程中,当医生和患者面临疾病演变的痛苦和不可避免的现实时,安宁疗护变得特别重要。心理干预在临床中被认为极为重要,不同年龄组、类别和生活背景的患者需要充分了解以稳定其心境[1-2]。在本文评估治疗期间的护理指标,以提高疾病终末期的老年患者的应用价值。如下详述:
1.研究资料
1.1资料
        时间选择范围主要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106例,不同时间段进行管理分为2组,对照组在此研究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研究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中男31共例,而其他22例为女性,年龄21-57岁,平均(76.71±7.22)岁。实验组中男共32例,而其他21例为女性,年龄23-58岁,平均(75.93±7.50)岁。两组患者均为疾病终末期治疗后清醒的患者,年龄低于60岁且超过18岁,患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清晰的表述个人表达,无精神病史且无人格异常的患者。2组关于研究资料中的各项指标比较中并无差异(P>0.05),可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在此次研究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需加强病房环境的改善,在治疗前需了解其个人状况,对治疗状况进行详细告知。
        实验组在此次研究进行心理干预,如下:护士需与患者保持持续的联系,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的检查和遵守治疗,为每位患者制定了年度干预计划并付诸实施。在治疗前需强化患者个人体征检测、个人评估以及基本生活指导,强化疾病讲解和宣传,提醒治疗中注意事项,保障患者个人的认知度,以此保障治疗可顺利的展开。患者由于受到身体变化的影响,在末期的治疗期间对自身的身体情况以及治疗结果较为担心,因此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该段期间需要多倾听老年患者的诉说,虽然很多患者面对死亡时不愿直接面对,并且表现处强烈的孤独、悲伤以及威胁感。

因此,在该段时间需要定期和患者进行沟通,运用语言增强信任,了解疾病终末期患者的心理特征,评估目前老年患者的困扰,例如对家人的不舍、死亡的不甘、死亡的恐惧等。需要加强生死观教育。经过认知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缓解措施,在不躲避不隐瞒疾病的基础上,让患者掌握更多额知情权。尊重老年患者的个人选择,鼓励患者摆脱死亡的恐惧,让其接受生存、死亡这一现象。
1.3统计学研究
        本次使用Windows系统安装的SPSS 22.0对所有数据进行获取,数据在分析中独立非正态分布选择数据定义,而该方式的表达标准以平均值±标准差(SD)或百分率两种方式进行检验。定量与独立在此次中进行t检验和比较,经卡方检验对此次所得的数据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在数据得出后需注意P <0.05状态时,可认定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SAS评分为(93.18±2.94)分、(32.26±5.03)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SAS评分分别为(81.72±3.46)分、(46.21±6.77)分。2组关于满意度评分、SAS评分的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
3.讨论
        近些年来,因疾病终末期患者在长期遭受病痛困扰、疾病疼痛等状况的影响下而导致其心境出现一定的变化,很多的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或因其对疾病了解不够充分而导致其出现焦虑症状[2]。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随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但是在关于患者个人情绪、心态的关照方面较为缺乏,单一的常规护理缺少精神层面的关怀。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经过借助不同的方法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而以保障护理目标可实现心理方面的慰藉。疾病终末期的患者因生命终结日期将近,在热情和认真的态度下展开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得到心灵慰藉。心理护理按照每一位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行干预,经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加强对于将精神层面的关怀,让护患之间建立起信任,进而改善患者的焦虑。除此之外,心理护理还可有效的帮助患者释放精神压力,让患者更好的接受生死这一自然现象,让其了解死亡事件不可抗拒,这成为安宁疗护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对于护患关系、心理状态的改善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本次的疾病终末期患者的心理干预中,除了生活方式的干预之外,还加强对疾病终末期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及时将知识宣传给患者、家属,让其更为深入的把握疾病的变化和生死自然状况,协调好患者改善治疗方案,及时转变生活方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关于满意度评分、SAS评分、满意度的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P值范围<0.05)。概而言之,采用护理心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疾病终末期接受安宁疗护中的老年患者满意度评分、AS评分,缓解其焦虑,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红,岳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173-175.
[2]胡丹红,马萍,项飞,王密芳,张春梅.叙事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终末期患者的心理干预作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50(06):485-488+492.
[3]李见萍.维持性控制护理及心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01):110-112.

作者简介:黄隽怡(1996-11),女,汉族,籍贯:上海市,当前职务:护士,当前职称:护士,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安宁疗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