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作者: 顾荭
[导读] 研究观察应用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

        顾荭  
        贵州省人民医院眼视光科550001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应用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近视性弱视患儿28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近距离视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近视度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中,显效107例,有效35例,失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30%;对照组患儿中,显效89例,有效16例,失效3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43%,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大于后者,P<0.05);此外,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近视度数变化情况中亦存在统计学差异(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在给予近视性弱视患儿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近距离视功能训练,不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还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近视度数,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关键词】近距离视功能训练;儿童近视性弱视;效果
近视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饮食因素等,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近距离工作是近视加重的危险因素。持续近距离工作过程会促进眼轴的增长,从而导致近视。对动物模型的研究说明视网膜成像作为反馈信号影响屈光发育。医学上将人体处于视觉发育早期时,其竞争着的双眼视刺激输入失去平衡所导致的病症称为近视性弱视[1]。在该病症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例伴有高度近视或散光。近视性弱视的治疗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近距离视功能训练,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治疗是否具有积极意义,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但相关临床报道罕见。本文探讨了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及对近视度数变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信息与方式
1..1患儿基本信息
        选择286例从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近视性弱视患儿,严格遵照自愿和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43例。其中对照组女患儿60例,男患儿83例;年龄为3~15岁,平均年龄为(6.75±1.36)岁;高度近视36例,中度近视65例,轻度近视42例。研究组女患儿62例,男患儿81例;年龄为4~15岁,平均年龄为(6.47±1.21)岁;高度近视34例,中度近视61例,轻度近视48例。对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予以科学性的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式
        给予对照组患儿配戴相应的矫正眼镜后,使用红光闪烁治疗仪对其予以进一步治疗。对研究组患儿在前者治疗基础上添加近距离视功能训练:以患儿的年龄、性格特点、心智等先天条件以及实际临床情况为依据,要求先天条件与临床情况均良好的患儿练习刺绣;要求先天条件与临床情况一般的患儿练习绘画;求先天条件与临床情况较差的患儿练习穿针(亦可更换其他训练方式,避免患儿心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患儿均要在3~6个月内复查1次,并每年进行1次散瞳验光;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屈光度及视力的实际改善情况对其戴镜度数和治疗方法予以及时性的调整[2-3]。


1.3疗效判定标准
        医护人员以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的评价标准为依据对两组患儿的疗效予以评估。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三年内视力仍保持正常;有效:患儿接受治疗后的视力提高0.9以上;失效:患儿接受治疗后的视力没有任何明显改善甚至导致近视更为严重。[(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首先将所有研究数据进行初步的整合,再予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其进行科学性分析,x 表示计量资料,检验用t进行,通过卡方值X2比较计数资料,较结果显示P<0.05,则可视为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近视性弱视患儿经过治疗后的总体情况为:研究组患儿中,显效107例,有效35例,失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30%;对照组患儿中,显效89例,有效16例,失效3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43%。无论是治疗总有效率还是患儿度数改变,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间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近视性弱视在幼儿中较为多见,因其高度近视而得不到正常的视觉刺激,从而影响其视觉的正常发育[4]。在临床中,通常将矫正眼镜与红光闪烁治疗仪相结合作为治疗该病症的常规手段,虽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其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如何提高该病症的疗效是令医学界和患儿及其家长十分头疼的问题。而相关医学研究证明,适当地进行近距离视功能训练,有助于唤醒患儿的“休眠”视锥细胞[5-6],刺激视觉中枢,可有效促进其视觉发育和视力的提高。该方法对于近视性弱视患儿来说独具实用性,将其与常规疗法相结合治疗视性弱视患儿,可极大地降低其近视度数,并提高临床疗效。近视性弱视是一种儿童视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在对患儿进行治疗前会进行视力矫正,但配镜时应注意,若患儿为高度近视,在进行矫正近视镜佩戴时其定点距离应尽可能偏小,防止患儿在行走过程中因抖动而对眼睛产生震颤,从而增加其视力。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疗效及度数改变情况的数据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9.30%(研究组)与73.43%(对照组)。由此可知,将近距离视功能训练与常规治疗法相结合用以治疗近视性弱视患儿,可同时促进疗效的提升和其近视度数的改善,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慧芳,李志升,梁燕平,等.620例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6(02):75-80.
[2]沃娜.视功能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及有效性探究[J].临床医药电子杂志,2018,(71).82.
[3]郭长峰,施维,李巧娴,等.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24(01):30-33.
[4]王莉,李春林.双眼视训练治疗弱视的临床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 (11):1962-1966.
[5]黄玲华,任兵,高晓唯.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在近视性弱视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3,21(04):12-15.
[6]李春敏.视功能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10).1637-16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