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变式,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井万青
[导读] 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国家对青少年的成长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划。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数学这门学科相对抽象,问题的提出也有着多种方式,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质,因而在学习和做题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一中学 井万青 83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国家对青少年的成长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划。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数学这门学科相对抽象,问题的提出也有着多种方式,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质,因而在学习和做题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为了能够减少这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决定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变式,由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变式;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策略
        引言:在数学的学习中某一个知识点往往有着很多的考查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掌握本质的规律,那么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容易遇到较大的困难。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题型多种多样,则需要同学们能够自己总结相关的规律,并由此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技能。变式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手段,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运用变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变式教学在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落实变式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要能够意识到什么是变式,如何在课上灵活的运用变式。变式主要是针对某一类型的题目进行的转化,通过对题目的不同转化,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一知识点的不同考查形式,并在这一类型题目的训练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的内容发现题目中的内涵,从而既能够掌握这一题型的本质,又能够在转化的题目中发现能够改变的提问方式,由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这门学科,在具体的习题中发现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质,由此提高个人的数学技能,这篇文章将重点分析如何在现阶段的数学授课中落实变式教学[1]。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变式
       (一)结合教学任务,感受变式内涵
        变式主要是让同学们在实际的题目更好的认识到考察的知识点。在落实这一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完成相关的拓展,由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讲解“分数乘法”这一单元时,需要同学们在实际的应用题中感受分数乘法的运用。例如: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的2/35,请问这个人的身高是多少?首先需要学生明确需要计算的量是什么,根据给出的已知条件列式计算。这一题目是最基本的整数与分数相乘得出结果。在题目的转变中,老师可以将动物的体长转化为分数,并由同学们完成分数和分数相乘这一运算。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同学们能够发现在解决这一类型的题目时,首先需要找到题干中的已知量,弄清几分之几的关系,之后完成基础的运算。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发现老师的变式由浅入深,从最基础的整数乘分数,到最后的分数乘分数,并不断地拓展题干的已知信息,提高解题难度,最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2]。
        (二)结合实际题目,明确变式意义
        位置与方向也是高年级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能够让学生明确方向的基本概念,明确坐标轴建立的含义,从而在实际的题目中灵活的运用坐标轴解决问题。教材中通常是以A市为坐标原点建立相关的坐标轴,并要求学生找到B市的准确位置,根据上北下南的原理能够发现B市在A市的北偏西30°200千米处。在最初的题型改变中,老师可以提出A市在B市的什么位置呢?当同学们在看到这样的提问方式时,首先要能够思考本次坐标建立的原点是哪里,在坐标原点确立后,学生需要表述出相关的位置。随后可以根据这样的梯贴性转变增加难度,在距离上做出相关的调整,要求学生先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之后再表示具体的位置。通过实际的题目,学生的空间概念有着一定的强化,同时了解了这一类题型要如何作答,最终提高同学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师生相互配合,参与变式互动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参与情况,教师要重视课堂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参与情况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题型之一。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题目,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并在已知条件的转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爸爸每月的工资是3000元,妈妈每月的工资是2500元,每个月的省会开支大约占两个人工资的五分之三,每个月家里还能够剩余多少钱?这一题目考察的是分数的乘法,首先需要计算出家庭中每个月的消耗是多少,然后用全部的金额减去消耗的金额就是家庭剩余的钱,这一题目还可以换一种计算方式,就是用单位一进行运算,剩余的钱占总金额的五分之二,从而计算出结果。在题型的转变中老师可以设计类型相似的题目,并请学生运用两种方法计算,在变式中提高数学解题能力[3]。
        结束语:数学老师要时刻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为了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更加轻松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变式这一授课模式,提高同学们的举一反三能力,引导同学们在变化的题型中发现规律,从而掌握解题技巧,最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宏.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李怀军,张维忠.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发展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5:2-8.
[3]王惠.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