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吴明铭
摘要: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十九世纪俄罗斯晚期浪漫主义乐派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他一生共创作有83首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堪称欧洲艺术歌曲宝库中的杰作。拉赫玛尼诺夫在写作艺术歌曲的钢琴部分时,竭力探索这种乐器对音乐的全部表现力,前所未有的将艺术歌曲的钢琴部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得人声和钢琴在歌曲中各自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在他的艺术歌曲中,钢琴部分甚至可以独立的成为一首钢琴曲。由此可见,对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钢琴部分的研究是有重要价值的。
本文将选取拉赫玛尼诺夫晚期艺术歌曲Op.38进行分析,从钢琴部分的音乐特点、钢琴部分的演绎、钢琴与人声的合作等方面深入研究,使得拉赫玛尼诺夫在钢琴方面的许多创作特点在艺术歌曲的钢琴部分得以充分展现:其中所选用的织体丰富,能准确而鲜明的塑造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和声的运用丰富多变,突出了歌曲的戏剧性;在演奏中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如何把握;钢琴部分的音乐处理等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方面希望为促进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尤其是钢琴部分的创作有一定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希望对艺术指导者的具体实践及欧洲艺术歌曲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钢琴织体,音乐特点,钢琴演绎,钢琴与人声
一、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创作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 1873—1943),十九世纪俄罗斯晚期浪漫主义乐派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他以悠长宽广而又充满忧郁的旋律表现出独到的才华。他的创作领域甚广,有钢琴曲、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歌剧、艺术歌曲等等。他的作品深受浪漫派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五人强力集团等作曲家的影响,作品大都以俄罗斯音乐传统为依托,让人精神上得到满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拉赫玛尼诺夫的83首艺术歌曲其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见表1)。
这些艺术歌曲总体特征是:音乐气息广阔、流畅、悠长的同时又充满拉赫玛
尼诺夫所独有的色彩性和声变化,这些艺术歌曲内涵深刻,感情真挚,音乐表现手法独特、新颖,是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俄罗斯音乐艺术发展中一个崭新的重要阶段。
二、艺术歌曲Op.38中钢琴部分的音乐特点
艺术歌曲Op.38创作于1916年。此时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已经达到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极致,艺术为技术,技术为艺术。Op.38的歌词都取材于现代象征主义诗歌,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时也采用了一些近乎印象派的音乐语言,与文学同步,音乐有一种脱离现实的抽象美。作为杰出的钢琴大师,这些艺术歌曲钢琴声部的织体虽然仍富有技巧性,但他却控制得恰到好处,各种音乐织体都被他赋予了艺术生命。
1.钢琴织体
1.1固定织体及其变形
固定织体并非指它没有变化---机械的音型重复实际上恰恰缺乏表现力。随着乐思的展开,织体的变化亦应如一幅画卷。(见谱例1-1)
这是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少数不用大小调式写成的作品之一。他用F为主音,分别随乐思展开而变换调式,从而获得丰富的调式色彩。
a段在两小节音型化动机的背景上,口语化的旋律以c为调式中心音,与钢琴声部形成多调式重叠;b段织体是a段的变形,写法趋于密集。
谱例1-1:《致她》Op.38 No.2
1.2 三连音织体
三连音织体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艺术歌曲钢琴部分的一大特征。三连音织体既能表现平稳流动的进行,体现音乐的流动性和作曲家内心的安宁;又能表现不间断的动力感,体现作曲家内心的激情.在他早期的艺术歌曲中,三连音织体比较常见,它结合隐伏声部、固定动机、线条低音及对位线条,以此表现作曲家内心的情感;而在他的晚期艺术歌曲中,三连音织体逐渐复杂化,赋予了歌曲更多的艺术表现力。(见谱例1-2)
谱例1-2:《啊!呜!》 Op.38 No.6
这一段休止八分音符的三连音打断了三连音音型的流动性,通过短暂的停顿与连续的进行相结合,为歌曲制造了意境同时增加了歌曲的感染力;
1.3分解式织体
有别于传统的分解音型,拉赫玛尼诺夫在他的艺术歌曲中没有按同向发展或单线条等常规创作,而是加入大量的和弦外音,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也使得原本单调的音型在音响上更为流畅。(见谱例1-3)。
谱例1-3:《雏菊》Op.38 No.3
歌曲《雏菊》旋律优美流畅,口语化的歌唱声部与清澈华丽的钢琴声部交相辉映;左手声部采用加入和弦外音的琶音式分解织体突出了色彩的变化并衬托出右手声部象征雏菊形象的旋律,歌曲以花喻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4 装饰性织体
装饰性的织体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独奏曲中随处可见,作为浪漫主义晚期杰出的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巧妙的将这种写作技巧融入到艺术歌曲的钢琴部分。歌曲《深夜园中》就运用了这种装饰型织体。(见谱例1-5)
谱例1-5:《深夜园中》Op.38 No.1
2.创作特点
2.1动机性
拉赫玛尼诺夫在写作艺术歌曲的钢琴声部时,为了能体现出他内心的欢乐、痛苦、孤独等情感,他常常制造一些动机,这些动机加强了诗歌的意蕴,使得音乐形象更鲜明。
当演唱声部以C为调式中心音进入时,这个动机转到中声部,随后在第6小节的演唱声部中出现了这个动机F-bE-bG-F-C-bE-C-C,使得人声和钢琴在音高和结构上相互呼应。从这个动机化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拉赫玛尼诺夫将人声与钢琴交响化的创作思路。正如他的钢琴独奏曲一样,这种动机使前后得到呼应,还使人声与钢琴在音高、结构上达到统一。
2.2复调性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钢琴声部的复调特点包括有作曲家精心谱写的对位旋律,又有因为和声线条因素而形成的低音线条和隐伏线条声部。(见谱例2-7)
这里的钢琴部分出现了四个声部,就如同拉赫玛尼诺夫的独奏作品,每一个声部都形成一种“线条层”,从而体现出复调性的特点,这使得钢琴声部的表现力得到提高,从而更丰富的开拓了诗歌的形象,将诗歌的意蕴揭示的更完美。
总之,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钢琴声部复调性的特点,就如同他的独奏曲一样,具有鲜明的管弦乐特色,它使钢琴声部的表现力得到提高,并使得音响和内容表达显得更具潜质,从而能更丰富饱满的开拓诗歌的形象意图,将诗歌的意向揭示的更完美,表达的更准确。
谱例2-7:《梦》Op.38 No.5
2.3独立性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独立性是音乐要素上的独立,表现在没有演唱声部时,钢琴声部也可以作为一首独奏曲进行演奏,这就明确的显示了钢琴声部主导性的增强。这一特点在以往俄罗斯作曲家的创作中是极为罕见的。
三、艺术歌曲Op.38钢琴部分的演绎
1.钢琴部分的演奏分析
1.1旋律的歌唱性
艺术歌曲Op.38主要是以流畅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和吟诵式的宣叙性旋律相结合来抒发情感的。例如歌曲《雏菊》(见谱例1-4),歌中对美丽的雏菊在田野里处处盛开的美好情景,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绘,而且还借景抒情,以花喻人,是一首典型的抒情性艺术歌曲,所以,在演奏这类抒情性作品时,要注意旋律的歌唱性,演奏者在演奏时应强调分句的呼吸感,手腕、手臂应放松,手指慢速触键而转移力量,从而获得丰富多变的如歌的音色,在歌曲情绪的表达和旋律的走向上要求情感深沉而充沛,带有极度的浪漫情怀。
1.2速度的把握
“速度变化”是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时用以表达歌曲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他认为单一不变的速度不能将自己的意图准确表达出来。他在写作艺术歌曲时都使用了极为丰富多变的速度术语,这对于歌曲情绪的转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Op.38中,每首歌曲的速度都是为适应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的,它和情绪紧密相连,在为歌曲增添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为演奏者、演唱者以及两者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演奏者和演唱者想要完美的表达出歌曲的意图和内涵,就需要演奏者准确的把握歌曲速度的变化。
1.3力度的把握
拉赫玛尼诺夫对力度的要求是十分细致的。为了表达歌曲中细腻丰富的情感变化,他常常在相同力度下再细致的划分出不同的力度层次,而这种细致的力度层次为演唱者和演奏者的配合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两人在合作时应注意双方音量的平衡;此外,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中,很多时候钢琴的声音都凌驾于人声之上,这也需要两人达成共识。所以,演奏者必须悉心倾听演唱者,控制好演奏力度,在人声出现时,音量切勿盖过人声。
1.4音色的把握
作为一个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对音色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同的音色能渲染出不同的情绪、人物形象和意境,音色的把握又能充分体现一位钢琴演奏者艺术修养程度的深浅。因此,想要将歌曲的意蕴和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就需要演奏者和演唱者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并恰当处理好自己的音色,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磨合,最终达到音色上的协调统一。
1.5踏板的运用
踏板的运用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踏板的使用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因为钢琴的不同,演奏场合的不同,演奏者触键的不同及观众的多少等因素,使用踏板都要有所调整和变化。踏板的使用方法,只有概括性的准则而没有强制性的踏板标记被盲目遵守。本文所说的只是一种使用踏板的准则。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延音踏板,延音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和声效果、旋律润色、强化节拍节奏和作品风格等,它能把单独用手指无法连接的音或者和弦连接起来并给这些音增加色彩。延音踏板的使用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一些旋律进行速度很快且和声色彩不变的时候,踏板要浅踩,只能踩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另外,延长音踏板的使用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中是比较常用的,但延长音踏板的使用只局限于在三角钢琴上。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严格遵守拉赫玛尼诺夫在乐谱标记的踏板记号,这些踏板记号都是作曲家根据诗歌内容和意境而精心设计的。另外,我们还要严格遵守拉赫玛尼诺夫在乐谱标记的踏板记号,这些踏板记号都是作曲家根据诗歌内容和意境而精心设计的。
2.钢琴与人声的合作
2.1统一理解
在演唱者与演奏者配合的过程中,表演双方对同一首作品理解的一致性是成功塑造音乐形象、揭示音乐内容的前提。要想将歌曲的内涵和意境发挥的淋漓尽致,就需要钢琴演奏者与声乐演唱者在演绎时统一理解、互动合作,将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内涵和意境尽善尽美的表现出来。因此,两人在合作之前,都应先通过读谱、分析作品等方法,对歌曲的旋律、情感、内涵、意境等达成共识。此外,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力度和速度变化是非常丰富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和演唱者在熟悉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熟悉对方的声部,比如,对声乐演唱者来说,在充分理解诗词意义和内涵的同时,还要理解钢琴声部表现的意境和艺术表现力,对钢琴演奏者来说,在充分熟悉钢琴声部的意境和艺术表现力的同时,还要熟悉演唱声部的旋律、理解诗词的意蕴等,由此来指导声乐演唱。
2.2互动合作
紧密协作是使艺术歌曲表演产生良好艺术效果的关键。表演双方在配合过程中要不断交流、互相帮助。就钢琴演奏者而言,必须准确把握歌曲中所传达的情绪、意境,以此向演奏者做以提示。就艺术歌曲Op.38来看,这种互动合作具体体现在这些方面:力度与速度的变化,音量的平衡性,音色的协调统一等方面。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单单会演奏钢琴部分是不够的,还应熟悉演唱声部的旋律,如果能了解一些演唱技巧和方法则更好。这样一来,在合作时,演奏者就能更准确的把握演唱的呼吸、气口、情绪的起伏等。总之,钢琴演奏者和声乐演唱者需要不断的磨合、不断思考、从陌生到熟悉,最后到默契的程度才能将艺术歌曲演绎的尽善尽美。
2.3钢琴的主导性演奏
艺术歌曲Op.38的六首歌曲中,钢琴占主导性的段落随处可见。这种主导性主要体现在:钢琴声部有渲染歌曲意境的功能,它能使歌曲的内涵和意图表现的更充分和生动,其次在歌曲速度、力度的变化上,在歌曲情绪的表达上,钢琴部分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比如,在一些歌曲情绪突变之前,钢琴常常以间奏的形式对歌曲的情绪变化进行引导,为后来演唱声部的出现作充分的铺垫。因此,钢琴演奏者一定要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并表达充分;再者,钢琴声部的主导性还表现在音响平衡方面,因为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钢琴声部技法复杂,织体丰富多变,我们甚至可以看成为一首钢琴独奏曲,所以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中,钢琴的音量经常凌驾于人声之上,尤其是在一些钢琴技法复杂、织体丰富的主导性段落时,钢琴音量都要超过人声,占主导地位。
四、结论
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Op.38的分析,笔者认识到一名优秀的艺术指导首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还要有较好的文化修养。艺术指导者对作品的理解力、感知力以及音乐表达能力都会对演唱者以及两人的配合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建立于伴奏者自身音乐、文化水平、艺术修养之上。因此,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指导,首先应该多听好的音响,并揣摩和钻研一些优秀的表演艺术以及演奏的音色;其次要多看书,不仅要看音乐史方面的书籍,还要看文学史方面的书籍,要熟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曲家个自不同的音乐风格,还要熟悉每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由此更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现意图;最后,还要多学习和掌握声乐相关的语言和演唱方法。当然,演唱者与演奏者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表演双方对同一首作品理解的一致性是保证良好合作效果的根本前提,对于演奏者来说,不仅要充分理解歌曲的钢琴部分,还要熟悉演唱部分的旋律、艺术表现。紧密协作也是使艺术歌曲表演产生良好艺术效果的关键,表演双方在 配合的过程中要不断交流、互相帮助。对于演奏者来说,在演奏的同时还要将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准确的通过钢琴向演奏者做以提示。
参考文献
[1]【苏】阿别疆.拉赫玛尼诺夫歌曲全集[M].苏联国立音乐出版社,1963年.
[2]【英】罗伯特·沃克.拉赫玛尼诺夫[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3]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M].(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acmillan Publishers Linited).1980年.
[4] 林育.拉赫玛尼诺夫歌曲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 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6] 李晨.拉赫玛尼诺夫歌曲的钢琴伴奏艺术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5期.
[7] 陈琼.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钢琴定位[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8] 王珏.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创作[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