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斌
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620599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术中为常规全麻,观察组术中为腰硬联合麻醉。结果:2组T0时HR、DBP、SBP比较中P>0.05,T1~T3时观察组的HR、DBP、SBP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不良反应率为5.71%,对照组为17.14%,P<0.05;观察组的麻醉生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更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并提升麻醉质量。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全麻;腰硬联合麻醉;效果
髋关节置换术是对髋部骨折、股骨头坏死等患者治疗的主要措施,其效果良好。然而该类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手术中的创伤性等因素使得患者的应激反应强烈以及术后并发症率偏高,特别是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再加上患者发病后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衰退,使得手术、麻醉耐受性相对较差,所以需科学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来提升患者的术中麻醉质量[1],确保手术的平稳顺利进行。目前全麻以及腰硬联合麻醉均是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常用麻醉方法,以下将进一步对比此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依据术中麻醉方案分组,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56~86岁,均值为(69.8±1.3)岁;ASA分级:I级22例,以及Ⅱ级13例。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55~88岁,均值为(69.7±1.4)岁;ASA分级:I级21例,以及Ⅱ级14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2组均于手术前给予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行静脉注射,为患者建立术中静脉通路,密切监测其心率、血压和和脉搏等相关值。行麻醉诱导,瑞芬太尼(1ug/kg)+维库溴铵(0.2mg/kg)+丙泊酚(2mg/kg),依次静脉推注。对照组患者术中为常规全麻,给予1%异氟醚吸入,结合麻醉进展继续追加维库溴铵、瑞芬太尼,并给予丙泊酚微泵注入,速率为2mg/kg*h。观察组术中为腰硬联合麻醉,保持左侧卧位,于L3~4椎间隙进行穿刺,给予0.75%罗哌卡因进行注射,保持速率0.2ml/s,确保麻醉平面小于T10,术中结合血压、心率等水平给予静注麻黄碱、阿托品。
1.3评价标准
(1)对比2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包括麻醉前(T0)、麻醉后30分钟(T1)、麻醉后60分钟(T2)以及术毕即刻(T3)。(2)统计2组发生的麻醉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以及恶心呕吐等。(3)统计2组的麻醉生效时间和苏醒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2组T0时HR、DBP、SBP比较中P>0.05,T1~T3时观察组的HR、DBP、SBP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然而接受该手术的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受到麻醉作用影响患者呼吸系统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常规全麻应用中苏醒时间相对较长,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腰硬联合麻醉是在传统硬膜外麻醉基础上优化而来,与传统全麻对比其麻醉质量更优,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减少,有利于降低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率。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中肌松效果优良以及作用时间较短,能够确保手术视野得到充分暴露,可避免对周围脏器形成损伤,从而更好地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以及手术的顺利运行。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而麻醉生效以及苏醒时间均早于同期对照组。提示腰硬联合麻醉的运用有助于提升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质量。
综上所述,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更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并提升麻醉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丹华.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健康必读,2020,11(33):63.
[2]姚有干,王寿根.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