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主题小镇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以女埠非遗主题小镇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许毅
[导读] 创建非遗主题小镇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非遗主题小镇的创建不仅是非遗经济空间的打造,同时也是文化空间的打造,必然要求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本文通过对女埠非遗主题小镇调查分析,在小镇开发案例中找到了同质化游览项目扎堆,游客带来了审美疲劳,旅游体验只见形式不见文化内涵等削弱非遗主题小镇魅力的问题。

浙江省兰溪市文化馆 许毅 321100

摘要:创建非遗主题小镇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非遗主题小镇的创建不仅是非遗经济空间的打造,同时也是文化空间的打造,必然要求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本文通过对女埠非遗主题小镇调查分析,在小镇开发案例中找到了同质化游览项目扎堆,游客带来了审美疲劳,旅游体验只见形式不见文化内涵等削弱非遗主题小镇魅力的问题。
关键词:文旅融合  非遗主题小镇   非遗传承
       非遗主题小镇的建设,是落实《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完成非遗展示体验工程的工作目标之一。非遗主题小镇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方式,突出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和弘扬独具特色的区域传统文化,影响和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区域。非遗主题小镇的建设不仅是非遗经济空间的打造,也是文化空间的打造,是文旅融合的方式之一。女埠非遗小镇依靠区域内的非遗资源,于2019年顺利完成非遗主题小镇申报。
        一、女埠非遗主题小镇旅文旅资源考察
        (一)旅游资源丰富。女埠是浙中千年古镇、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拥有中国传统文化村落三处。女埠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女埠古街是钱塘江流域仅存不多的商铺文化老街之一,见证了钱塘江流域水路商贸的兴衰。文物古迹遍布境内,拥有文保单位国家级1处,省级6处,市级17处,均位于省级风景旅游区白露山下。
        (二)非遗资源聚集。女埠街道对非遗保护的普及工作开展较早,区域内传承人对申报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积极性很高。截止2019年底,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项目28项,其中浙江省非遗3项、金华市级8项。
        (三)产业资源初显。2018年投入资金570万元建设女埠文懿馆,投入一千多万元进行女埠古街立面改造,落实安置非遗作坊区,投入两百余万元创建古砖瓦窑体验馆。2019年投入一千多万打造滨江文化长廊,投入两千多万对传统村落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女埠古街建立了一条以非遗项目为依托的非遗作坊区。建有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女埠文懿馆,区域内的非遗项目得到了切实有效地保护传承,初步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保护集群。
        二、女埠非遗主题小镇面临的问题。
        (一)区域内文旅资源同质化严重:非遗小镇冠以历史传统文化之名,同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往往一脉相承。虽然女埠非遗项目、文物古迹众多,但龙灯、花灯、舞狮、祭祀等名俗民间文化活动,宗祠、庙宇、牌坊、鼓楼等以青川黛瓦马头墙为主的徽派建筑在区域内几乎村村都有。女埠非遗主题小镇无法在小镇群落中做到“个性鲜明”。
        (二)运营手段单一:女埠非遗主题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研究和效仿已有的成功案例,在初期成功案例的经验给了带来了理念和运营思路,同时成功案例的规划建设趋同、展示项目形式趋同等同质化问题也出现在女埠主题小镇建设开发过程中。女埠通过举办古街非遗文化展示、名俗类,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但在实际旅游体验中,游客往往是“浅尝辄止”,给游客带来的审美疲劳,削弱了非遗主题小镇的魅力。
        (三)品牌效益不足。五一假期里女埠主题小镇以互动体验的方式吸引游客,“绣球招亲”传统民俗活动,抢到绣球的游客不仅可以体验江边花轿迎亲,还可以体会古典婚礼拜天地的礼仪。女埠还在古街上设立了面塑、砚雕、草编等互动体验非遗项目,让游客在体验动手乐趣的同时感受非遗的魅力。这些项目的设立为女埠主题小镇带来一定的客流,但是相较于周围的游埠古镇、诸葛八卦村,品牌效益不明显。
        三、女埠非遗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
        打造特色鲜明的非遗主体小镇必然要求将非遗传承融合进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有学者指出,“特色小镇在打造产业创新高地时,不能一味求时尚、求新颖、求高端,而应尊重本地实际,发展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主导特色产业。”1
        (一)明确文化定位,突出女埠非遗小镇“小镇人格”。女埠非遗主题小镇明确定位“传统造物工艺”型非遗主题小镇后,根据区域内非遗项目的特点和现状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及女埠古街手        工非遗作坊等保护区来传承民族文化的保护,成立女埠街道非遗传承基地,定期举办各非遗传承教学活动,较好地实现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小学“毕矮的故事”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金家信义小学“粮食彻”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通过省级非遗传承基地验收;“金华酥饼”等16传承基地转变为旅游与生产一体的传承基地,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传承保护外,还为女埠非遗主题小镇旅游增加了互动体验项目。
        (二)明确主导产业,加强差异化竞争优势。女埠非遗主题小镇区域范围内拥有各级别代表性传承人26名。通过传承基地教学、传承活动和商业运营为小镇培养各类非遗项目从业者700余人。可为小镇提供种类繁多的优质地体验项目服务和特色旅游商品。深入挖掘女埠码头文化,升级女埠古玩街区运营模式。
        (三)塑造精神内核,增强品牌效益。在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其精神内核与文化诉求,而这种诉求在实现社会群体、个体价值的同时,必须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和生态文明建设,需在承继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优良传统、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和地方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努力培育其普世性价值和现代化文化观念的活态基因,并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增强文化的传播力。
参考文献:
[1]一个千年古县,如何用非遗来实现乡村振兴?全省非遗大会上松阳讲述乡村变迁故事[N].青年时报2018-3-24
[2]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J].理论导报,2017(07):59.
[3]林青.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非遗传承和发展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37-42.
[4] 胡迟.非遗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艺术时空. 2018(01)
[5] 尹保权.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开展问题及对策[J]. 赤子 (上中旬). 2015(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