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与社会需求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宿秀燕
[导读]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向世人展示流传古今的文物,文化,彼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氛围,是时代迭代的线索与印记。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其定位在“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新疆沙湾县博物馆 宿秀燕   832100

摘要: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向世人展示流传古今的文物,文化,彼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氛围,是时代迭代的线索与印记。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其定位在“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宣传历史,教育大众,顺理成章成为博物馆的重要任务 。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发展 社会需求
        前言:在当下多元化,开放发展的社会中,人类跟紧新时代的脚步,从满足基本生存刚需条件到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状态,固然是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建设。而博物馆作为人类生活的文化之眸,便被赋予它特定的职能与责任,它的存在不仅要实现基本的文化职能,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和传播,更需要开阔的眼光和气度,强大的科研能力,成为有思想,有态度的博物馆文化体系,传达一种端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追问,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达到文化自省的目的。本文将从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与社会需求的之间的粘性关系进行一一探讨。
        一、博物馆社会宣教功能
        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包含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娱乐七项,是一个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通过不同的形态如:建筑物、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户外史迹、古城小镇博物馆化、长期仿古代生活展示(民俗村),以及视听馆、图书馆、表演馆、档案资料馆等多个维度展示在人们的眼前,潜移默化地影响国民的生活形态,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一个收藏文物的仓库。
        同时,人们通过参与博物馆活动,参观博物馆的行动,更进一步接触历史,了解发生在过去的故事,感受时间的魅力与文化的传承。
        二、博物馆的社会需求态势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正是因为人类社会层次不断向前发展,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时代的发展需要历史的铺垫与承接,博物馆的地位举足轻重,是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从商业角度来说,博物馆的研究成果是藏品的艺术,历史,科技等领域的价值的深度挖掘,是提供更深层次,高品味旅游产品的基础。随着旅游市场的慢慢成熟,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知识消费与文化型休闲项目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避免出现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的发展瓶颈,博物馆在开发文化休闲旅游产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博物馆宣教工作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社会需求是影响广大群众参加博物馆的重要因素,而博物馆的宣教工作是承接大众与历史文化的入口与桥梁,两者相辅相成。博物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所承载的文化是博物馆吸引人前来参观的原因,也是博物馆旅游功能实现的基础。一般来说,博物馆往往坐落在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当中,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集中在博物馆中展现,注定博物馆成为人们到访一座城市所试图参观、游览和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所以博物馆旅游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博物馆社会需求与宣教工作的结合
        (一)有开拓精神,有新思路
        彼得·冯·门施曾经说过,或许在21世纪,(博物馆)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筹集更多资金或是发现更多古董,甚至也不是招揽更多的参观者,而是敢于直面博物馆领域复杂性的勇气。
放眼现在,社会上涌现出很多新学科、新行业甚至新的组织形式,它们不断地增加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甚至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规律和规则。对于博物馆内部工作来说,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的采用简化了日常工作,提高了运转效率;而博物馆的观众也会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为博物馆带来机遇和挑战。
        (二)提升人员素质
        时值今日,博物馆观众在接受许多博物馆以博物馆之友等方式的组织行为,逐渐按照自身的兴趣发展出了自组织。同时,随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信息公开与传播,研究材料的获取变得容易,民间学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可以说,博物馆的观众水准,在随着博物馆工作的进步而不断提高。而对于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交流,具有极强的实物依赖性,即观众对文化遗产的学习和民间研究,最终仍将会回到博物馆中、回到展览中来,这就为我们的博物馆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博物馆,应该如何面对具备一定学术水准的博物馆核心观众的参观、研讨、学习和交流?
        博物馆的宣教工作需要在人员素质上去做提升,培养与时俱进,能了解掌握新兴技术与更高的服务意识人员,因为他们作为宣教博物馆文化的先锋和媒介,需要立下标榜之杆。没有博物馆人对文化遗产的解读和推广,就不会诞生民间学术和核心观众,这也是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化向心力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博物馆自诩为公益性文化单位,有责任和义务满足观众的需求,应该看到民间学术和核心观众既是博物馆工作的成果,也是博物馆工作的有力支援甚至补充。面对观众的自组织行为,博物馆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展和观众的对话,或者以一个轻微的、尊重观众自主性的角度轻微介入,起到引导和扶持的作用。
        (三)不断创新宣传工作样式
        互联网新媒体的的发展为博物馆的宣教起到锦上添花的效能,让大众不仅可以通过实地探索的渠道是去了解博物馆文化,也能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对博物馆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比如微博作为一个发声平台,让博物馆的宣教在上面得到呼应,其实这也是非常新颖的宣教方式。微博上,由于用户获取信息的偏好和指向性,最终具有相同爱好的人都会发生联系。网络中爱好传统文化和博物馆的人能形成一定规模并互相之间存在密切的交流。
        其次,参与者与一般观众相比,具有一定的学术偏好,甚至其中还有对展览内容卓有研究的非文博工作者。他们对博物馆和展览的要求有别于一般观众,而更关注展览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博物馆应该重视对这一群体的培育与交流。一方面,这一群体的出现和发育,与博物馆工作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是分不开的,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博物馆提升自身学术和工作水准。未来甚至可以考虑将这一群体的合适成员发展为博物馆的志愿工作人员,在研究和宣传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
        结语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城市的名片,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实力的代表。博物馆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的载体,以传播、展示、宣传文化为己任;博物馆又是城市文化发展的象征,具有文化对话、跨区域交流、提升城市凝聚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诸多功能,决定了博物馆是城市旅游和文化旅游发展的长久生命力所在。宣传历史,教育大众,博物馆宣教之路任众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林宇丹.文博宣教工作的开展探索[J].知识文库,2020(18):6-7.
[2]李忠庆.浅析新形势下博物馆纪念馆宣教工作多种宣传手段[J].新闻传播,2020(08):111-112.
[3]梁莹.新时代博物馆宣教工作现状与创新途径[J].文化产业,2020(09):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