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语言文学角度谈白居易与《长恨歌》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胡家毅 仲彦旭 张书涵
[导读] 白居易是中晚唐的著名诗人,其诗以“语言通俗”著称,与元稹共称“元白”。《长恨歌》就是其最有名的代表作,这首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诗歌典范不仅再现了李杨凄婉的爱情故事,也写出了白居易自己的思考,更是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想象和争论。

四川成都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胡家毅    仲彦旭   张书涵    610039

摘要:白居易是中晚唐的著名诗人,其诗以“语言通俗”著称,与元稹共称“元白”。《长恨歌》就是其最有名的代表作,这首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诗歌典范不仅再现了李杨凄婉的爱情故事,也写出了白居易自己的思考,更是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想象和争论。《长恨歌》中历史与艺术的结合写出了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方式描绘歌咏出来。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 ;人物形象;主题争论
        引言:《长恨歌》一诗的焦点在于“长恨”二字,但这“长恨”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有为什么要以“长恨”为题?诗人在作题的时候便设置了很多疑问,而这也正是是白居易的高明之处,他没有对“长恨”娓娓道来、铺陈直叙,而是以“长恨”为线索,通过笔下的艺术化故事逐层解析,一方面让人们自己去感受、体会,另一方面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孕育其中。
        一、《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虽然人物设置少,但要在诗歌中处理起来却不是件简单的事。全诗虽然篇幅很长,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安史之乱前李杨的爱情生活——安史之乱后马嵬兵变贵妃被杀——回都后仙山寻妃。而人物的形象也随故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方面变化。
        首先是李杨的爱情生活:诗歌开篇就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引入,直接给李隆基贴上了“重色”的标签,紧接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描写了贵妃的美貌与娇媚,刚好契合了玄宗“重色”的本性,于是“从此君王不早朝”,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玄宗得贵妃后在宫中是如何纵欲、行乐。以此可以看出,李杨的爱情生活幸福、富贵而华丽,皇帝不爱江山爱美人,贵妃因天生丽质独得宠幸,可以看出白居易在此着重刻画了玄宗荒淫误国、贪得无厌的形象,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便写出了整个“长恨”的内因和整个故事悲剧的源头。
        其次是马嵬兵变贵妃被杀:在安史之乱后,诗人着重描写了皇宫贵族仓皇逃至西南的情景,特别是这一动乱中李杨爱情故事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是士兵愤怒玄宗重美色祸国殃民,要求处死贵妃,仿佛贵妃的死才能挽救江山社稷。但这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贵妃不曾做错什么,她独得宠幸因“天生丽质”,君王不早朝因玄宗自身沉迷美色、不管朝政,如果没有贵妃,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贵妃作为代替,所以马嵬兵变贵妃成为了这个王朝的牺牲品。“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白居易写出了贵妃死后凄惨、感伤的情景,我们从中也不难体会到对贵妃的惋惜、可怜。在贵妃被处死时玄宗也是无计可施,在自身性命安危面前,他也只得以贵妃的死换取自己的“苟且”。在叛乱平息后,路过马嵬坡时,面对着曾经的景物睹物思人,却只能感慨物是人非、世事难料。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玄宗对贵妃虽说是以“色”开头,但也不难看出帝王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深沉的思念和感伤,可以看出二人确有爱情的羁绊和牵挂,如此表现了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思考和惋惜。
        最后仙山寻妃:正是因为有深沉的思念才有道士帮助玄宗寻妃的故事,但在这一部分白居易更多的是采用想象虚构的方式再现了李杨爱情,虚无缥缈却又触手可及是我对这一部分的理解。诗中“忽而上天、忽而入地”,终于在仙山寻到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使贵妃“重现”,殷勤迎接汉家使者,可见贵妃对玄宗忠贞的爱情,情愫绵绵、思绪万千、托物寄词,回答玄宗对她的思念。以“情”为眼,又进一步赞美了李杨之间矢志不渝的爱情,也借此进一步渲染了两人的凄婉、可怜可叹的爱情人物形象。
        二、《长恨歌》的主题争论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长恨歌》主题争论就没有停歇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长恨歌》的主题探讨主要集中于: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或多重主题说。张中宇先生曾在专著《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解释道:“描写李杨真情对于表现政治主题具有重要甚至关键作用,如果不大力渲染李杨爱情,《长恨歌》表现政治主题的力度将极其有限或难以实现。”
        我们仔细剖析诗文会发现,全诗虽大量描写李杨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但白居易在下笔的时候很自然的融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外部环境,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就开门见山开始了“故事”。而根据史实我们也可以知道,玄宗在位后期浮躁、荒淫、昏庸,也正是因为好于美色才有贵妃的登场,而后衍生了李杨爱情。
        我们再把时间点放到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本是与友人路过马嵬坡写诗记事,但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复杂真实的再现,再结合自身的遭遇(白居易早期励精图治,想要挽救危亡,却在得罪权贵后被贬不得重用。)诗中的爱情故事很好的作为了媒介,一方面传达了诗人自己对前朝往事的反思,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诫统治者应该从这其中得到的教训。
        我们再看诗中描写的情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玄宗被贵妃的美貌所折服,以至于不顾朝政、不管江说山社稷,试问这样只顾自身享乐的统治者又怎能使百姓心悦臣服?这样的曲折深意就是意在批判,批判玄宗、批判统治者被诱惑而舍本逐末。我们仔细阅读会发现,诗中批判的句子其实不少,如“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等,都是在委婉的批判统治者荒淫无度导致很多不好的影响,但在我们初读起来却只是感觉到李杨爱情的华丽、唯美,所以说这也正是白居易用笔的高明之处,在不经意间却留下了深厚的学问。
        结束语
        《长恨歌》的故事流传千古,其中的很多学问是需要我们去发掘发现的,李杨的爱情故事和白居易想要传达给世人的思考或许远不止这些,我想我们在去探讨《长恨歌》的时候除了要尊重史实和作者想法外,更应该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思考,当我们真正融入到这首诗的时候,也是我们最接近想要的答案的时候。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郑振铎.插图中国文学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9
[3]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