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专业社团为载体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以历史文化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郭仿兰
[导读]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反应到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的外部形势。近年来各个高校在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中都在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但受客观环境以及自身主观因素影响,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欠缺等问题。而大学生专业社团具有专业性强、易于社会实践的特点,可借助专业社团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为我国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新的天地。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郭仿兰

摘要: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反应到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的外部形势。近年来各个高校在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中都在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但受客观环境以及自身主观因素影响,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欠缺等问题。而大学生专业社团具有专业性强、易于社会实践的特点,可借助专业社团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为我国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新的天地。
关键词: 专业社团    学风建设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风往往能够影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会对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专业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一种,它以学习、实践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目标,通过社团相关活动拓展延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的学生组织。专业社团可以作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理论知识应用在社团开展的实践活动上,实现知识应用与社会现实相接轨,在我国高校学风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学风,作为一所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校的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近年来各个高校在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中都在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客观环境以及自身主观因素影响,学风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习目标迷茫。高考毕业进入大学后思想上完全放松了,很多人都认为只要上了大学,问题都解决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他们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缺乏学习的动力。
        (二)专业认同感缺乏。以历史文化学院为例,由于档案学、历史学等专业每年高考招生中一志愿报考学生较低。学生进校以后,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和了解,总认为自己的专业比别人的差,专业思想极不稳定。
        (三)学习动力欠缺。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是以自主管理为主,不再是以往的保姆式管理和被动的知识灌入式管教育,很多大学生入校后,离开父母和高中时的保姆式服务,在学习上就出现了散漫倾向,不能自我加强管理,学习动力不足。
        二、学院专业社团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的举措
        作为文史类学院,学院学生大多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善于展现,那么我们学院学风建设的着重点应当放在刺激、发扬大学生的积极因素方面,充分利用他们的成才愿望和学校的教育手段,激励他们的自觉性,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而学生专业社团以独具匠心的特色吸引广大大学生,它与专业课堂教学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在帮助学生浓厚专业兴趣、培养专业思想、树立专业信心、寻找学习渠道上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结合学院实际,我们积极通过专业社团的活动,使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客体变为主体,寓学于乐,在活动与兴趣中培养学风。
        (一)在浓厚专业兴趣上下功夫,为强化专业知识磨石铺路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大学生社团组织,专业社团是基于专业基础和特色开展活动的社团组织,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在教育中,只有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了自己的专业是有用的,才能从骨子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社团活动作为专业教育的延伸与补充这一特性,以专业文化为主题,鼓励专业社团围绕专业学习和行业动态,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发展能力,不少活动已形成了鲜明特色,如读书报告月、国学知识竞赛、历史文化节、口述史大赛、出版学生刊物《史学天地》等,既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有益补充,又对第一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专业社团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实践的优良成果向社会宣传了本专业,实际上在无形之中也加深了社会对专业的认识,进而增加了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在培养实践能力上下功夫,为学以致用添砖加瓦
        许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都有疑惑,都不清楚学了到底有什么用。专业社团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在社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社会服务类活动或实践项目类活动,可以让大学生走进并了解社会、认清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同时,大学生在专业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依托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企业和社会的其它领域学以致用,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这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激发自己对专业的热爱,进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也有利于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找准位置、明确定位。从活动内容看,社团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平台,如国学社、司南剧团、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等社团就通过学术讲座、专题讨论、剧务演出、职业规划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从活动范围看,学院调动一切有利资源,争取一切有利条件,让专业社团的成员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在馆校共建方面,学院就主动加强与武汉市辛亥革命博物馆、大禹文化博物馆、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多家单位的联系,史学研究社承担了这几家单位的微信平台运行及推文撰写,并开展博物馆走进校园以及博物馆志愿者招募等共建活动,社团活动给了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专业自豪感也应运而生,反过来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了专业信心。
        (三)在倡导专业交融上下功夫,为朋辈教育搭建平台
        社团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它的自发性,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志愿组合的团队,宗旨就是团结和带动各会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因此,社团中的同伴教育与榜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信心,形成良好的院风和学风。学院就紧扣学生需求打造朋辈教育平台。一方面学院通过健全社团内部的定期交流制度,帮助他们在思想、心理、学习等各方面相互学习,并通过传帮带,开展优良学风的传承。另一方面,通过打造专业社团的特色活动开展朋辈教育。如史学研究社中的历史微课堂这一品牌活动,是通过“互联网+”模式下的QQ群、采用线上语音+图片+文字的方式进行的互动交流,每月进行一次,由微课堂的主持人邀请学院的优秀学生、学校相关学生组织的负责人和知名校友针对收集到的学弟学妹们近期比较关心的话题进行讲解。如每年九月份的学生组织面试技巧、十一月的期末备考技巧等。随着学期的推进,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会应同学们的要求讲解不同的内容。这一活动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被武汉晚报、楚天金报、腾讯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当前专业社团在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与建议
        学院的专业社团自创立以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浓厚专业兴趣、拓展专业实践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当然也还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社团结构还不合理、管理还不到位、指导还不完善等问题。结合社团建设中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专业社团在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争取领导重视,提高支持力度
        专业社团的发展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目前各高校,都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强化学科建设、确保培养学生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文中不难看出,专业社团对学风建设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各级领导都要关注专业社团的建设发展。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撑。同时也要发挥主动性,积极与社会联系,积极打造社会实践平台,推动专业社团走向社会,促进专业社团健康成长,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
        (二)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工作能力
        积极鼓励专业社团不断探索专业教育的新方式与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促进社团发展的制度化管理模式。通过形成好的管理机制以实现优化社团组织结构,完善学生梯队建设,利于教师分类指导,全面推动学生学风建设。
        (三)加大创新力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目前了解到的许多专业社团建设来看,很多社团组织的活动方式大多相似、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有针对性的活动不多,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加大创新力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增加吸引力,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可按照项目化管理的相关要求来运行,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专业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拓展学生动手实践的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通过专业学习型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大学生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周辉,高校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06)
2、吴庆远、孙万东,专业型学生社团与高校学风建设——以鲁东大学外语专业学生社团建设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3)
3、张丽霞、陈建华、胡正好,高校大学生社团特点与功能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4、郑丽波、邹立堂、马小华,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社团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关系探究,理论观察,20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