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中语文课堂做个减法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韩静
[导读] 初中语文课堂教师不必讲太多,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放在课堂上一样适用,初中语文课堂教师主要就是注重讲解方法,重点讲解大的问题,小问题则留给学生自己自行解决;确立主要要讲的内容,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可以删除或者一带而过。

重庆市江津区西湖初级中学校 韩静 402224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师不必讲太多,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放在课堂上一样适用,初中语文课堂教师主要就是注重讲解方法,重点讲解大的问题,小问题则留给学生自己自行解决;确立主要要讲的内容,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可以删除或者一带而过。确保做到语言简练,课堂内容简约易懂。精简的课堂内容不仅给老师减轻负担,学生也可以从中受益,能够更加准确的抓住老师在课堂中要讲的重点,如若老师的课堂繁杂,那么学生也会听的一头雾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  减法  效果
        【正文】教师教学切记功利化,不要过多的邀功,适当的简洁讲课内容,这样一堂课才更加的朴实,扎实,这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流畅的课堂。所以到底如何有效的给语文课堂做减法,又把要讲的知识点涵盖进去,这是教师应该去探讨的问题。
        一、繁重啰嗦的语文课堂的弊端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讲课以“内容多”为主要目的,一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有主有次,其实主次分明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一节课下来不仅教师觉得累,学生也会觉得疲劳,因为学生在学新知识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而什么只需要浅浅的了解一下,这样学生会将老师讲的知识全部整理,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疲累,本就不多的课余时间,又重重的加上一笔重担。所以教师在语文课中应该学会给自己的课堂做减法。
        二、如何给课堂做减法
        2.1教学主义“取舍有度”,该减则减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法,理应是他个人的想法和特色,是这个教师自己的讲课风格,侧面的反应了教师自己生命的活法,旁人无权干涉。但是教学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精巧的话,可以直接引领学生踏入课文的奥妙之中,反之,如果教学过程过于复杂的话,将会导致学生上课抓不到重点,不知所云,对课堂的教学毫无兴趣。
        例如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就提出来了6个问题,复杂而繁多,这样做目的性极强,极具有功利性,更是让学生刚开始就手足无措。在课堂中,学生一开始读课文就具有目的,为了寻找答案而读课文,“步步为营”“碎问碎答”,没有细细品味课文的欲望,更不会将自己融入到课文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不能从中体会乐趣,更加是浪费了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如果课堂想要变的灵动,那么“抓大放小”的问题一定要落实,首先要确立主要的问题,哪些可以带动整篇文章的问题,可以串联整篇文章的问题,而一些小问题,不必要的问题可以删除,这样不仅学生轻松,整个课堂也可以变的简洁流畅。



        2.2课堂上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
        想要给课堂做减法,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就一定要精简,不要过度啰嗦,重复,语言越像诗歌那样简洁越好,但是也要避免学生听不懂。其次想要简洁的课堂除了要语言简单外还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行为互动。“懂不懂”是必须要的环节,但是“对不对”就不需要存在了,同样的三个字,用出来的感觉就不一样,所以我们也要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在班级内进行讨论,也要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交流自己的观点。
        例如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教师在课堂中首先要确认全篇文章的主要目标,“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写济南的冬天,想要表达对济南的怎样的感情态度”,“尝试着分析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用间接的语言来讲解文章,来提问问题“说一说你最喜欢济南的冬天哪里,是否也同样吸引着你”“如果让你来描述,你会怎样写”把复杂的话用简洁的语言来提问,这样课堂不仅变得整洁流畅,而且学生也容易懂,不容易变得迷糊,即使可能会使课堂变的空旷但是空旷的课堂会使学生自己变的更加“丰富”。
        2.3课堂上要从一个问题挖掘深层次
        其实总有这一现象,教师反复的讲同一知识点,学生反复遗忘,其实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其实任何一遍文章都有它要表达的内容,有它的独特气质,其实教师只要抓住这一气质进行深度挖掘,就能给这篇文章讲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例如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抓住“新装”这一词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思考新装这一词所用的精妙之处再带领学生进行深度挖掘。其实这篇文章说明方法运用的说明手法并不是很多,语言上也不必深究,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基本可以不用涉及这些问题。所以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不必要内容有多丰富,涉及的有多全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容易接受与消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问题弄懂、弄透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中,现在的教师上课都要准备教案,但是并不是准备了教案就一定要按部就班的讲教案上的知识,一定要活灵活现,尊重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步伐,简洁不一定只是表面上的简洁,达到的效果可能相对比那些上课复杂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简洁的课堂也能体现出语文教师的用心以及教师的智慧。教师在课堂中要明白一堂课过于复杂并不代表授课老师知识底蕴丰厚,恰恰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将自己的光彩更多的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给课堂做减法。减法得当,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加法”,也更加受人尊敬。
【参考文献】
[1]蒋召倩.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下),2021(01):110-111.
[2]白建中.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文学教育(下),2021(01):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