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推进学生语文大阅读的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   作者:庄雪
[导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养成离不开阅读,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一小学     庄雪   110000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养成离不开阅读,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从09年开始,我校就在沈阳市率先进行生本实验,实现阅读课程化,推进大阅读。
        一、深入理解《课标》精神,把握阅读教学取向
        语文教学主要要做三件事:阅读、思考、表达。我们学校的生本语文是以大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
        我校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将大阅读融入课程,通过低年级的海量识字,中高年级的海量阅读,实现阅读课程化,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二、探索生本教学模式,搭建阅读展示平台
        我们学校探索出了12355生本教学体系。在一堂课的实施中,包括文化前导、讨论交流、汇报展示、拓展延伸、总结提升五个环节,体现了阅读的积累和阅读的展示。比如:
        文化前导,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前,把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之后,查阅大量学习资料,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先学的过程。
        讨论交流,是在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将自己阅读学习的知识和组内成员交流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的目的。
        拓展延伸,教材仅是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蓝本,我校的生本课堂鼓励教师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性质、任务,对教材进行有意义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个性化解读,达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三、构建多元生本课型,丰富阅读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校低年级主要是海量识字,为今后的阅读提供保障。学生进入到二至五年级时,除了必须的识字写字外,我校抓的核心性学习就三件事:阅读、思考、表达。
        (一)低年级海量识字,奠定阅读根基
        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为了让学生提前扫清字词障碍,推进大阅读的开展,我校一年级采用生本实验教材,一年将学习生字2000多个,远远超过新课标“1600左右”的识字量。
        (二)整体感知课,引领阅读航向
        ?为了实现大阅读,我校探索出语文单元整体感知课。语文整体感知课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解读主题、内容结构、质疑探究、好书推荐、实践活动。
        ?1.解读主题——轻装上阵趣为先。在此环节引导学生品读单元导语,解析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训练重点。
        ?2.内容结构——先睹为快尝滋味。鼓励学生整体阅读,知晓本单元共有几篇文章,根据自己的疑惑点和兴趣点选择定向阅读,引发深度的阅读期待。



        3. 质疑探究——驰骋疆场需得法。
        熟读课文后,你有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学贵有疑,善思勤问是学生自我探索、主动求知的开始。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进行问题的梳理,以此来把握学习重点,做到以学定教。
        4. 好书推荐——为满行囊勤准备
        根据每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和你的质疑,你想向大家推荐哪些文章或书籍。这一环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将大语文的教学观落到实处。
        5.实践活动——柳暗花明又一村。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和课文的编排特点,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进行哪些实践活动。如单元主题为“童话之旅”,即可进行童话寓言交流会、课本剧表演、创编童话等,让语文学习充满活力和生机。
        (三)生本新授课,整合阅读资源
        在语文课型中占主体地位的是“新授课”。新授课教学原则“不要深挖洞,而要广积粮”。“不要深挖洞”即对文本不必讲问分析过渡。“要广积粮”是指大量阅读。课文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引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课内阅读引导课外阅读,以已读的内容引导对未读的内容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把学生引进书的海洋。比如学习第九册《孔子》一课时,课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收集了大量有关孔子的资料,学生同读《孔子的故事》《论语》等书籍,孩子收集的资料比课文内容要丰富,再加上学生对孔子的书籍的阅读,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在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读书成果,有效地补充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大大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实现阅读的个性化:有了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了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比如:有的学生问:名人和圣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很多名人?但却不能称他们为圣人?圣人是不是一点缺点也没有?学生的这一质疑,引发了班级的大讨论。课后的阅读延伸、以读引读使孩子畅游在书海中。通过同学推荐、教师推荐:《孔子的故事》《论语》《孔子传》《从论语中得到的大智慧》、《于丹论语心得》等关于孔子的书籍,以教材为载体,以一篇带多篇,引发了学生大阅读的稳步开展,让阅读成为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和必要。
        (四)阅读分享课,共享阅读智慧
        语文课型中还有“阅读分享课”,这个课型是专门为学生课外阅读交流搭建平台。我校每月都会推荐一本必读书目,如:九月阅读的《草房子》,那九月的阅读分享课,我们就来交流这本书阅读所得。阅读分享课的教学流程是:
        1.解读作家作品——领悟核心巧读书。
        2.好书推荐   ——榜样激趣竞相读。
        3.好词佳句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
        4.品读作品。——走进作品浸心田。
        5.升华感受。——走出作品润心灵。
        这种课型为学生搭建了阅读交流的平台,帮助课外阅读落实到位。学生们在交流中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班级读书风气的形成,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几年来,浑南一校所有课题组的语文老师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成功构建了整体感知课、新授课、训练课、评研课和阅读分享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索推进了学生语文大阅读的基本策略,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