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 张鹤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张鹤
[导读] 数学这门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关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和改革,但近些年,高中数学的教学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就从兴趣的激发这个角度来探讨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哈尔滨市五常市第二中学校  张鹤   150200

摘要:数学这门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关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和改革,但近些年,高中数学的教学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就从兴趣的激发这个角度来探讨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是从以下的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必须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1]。首先,对于学生而言,要加强知识的预热工作,可以巧妙的采用微课的方式,在课前把课本上的主要知识点以简短的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对知识比较熟悉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有效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身份,要明确引导的目标和内容,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在数学学习方面,更要求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3]。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互动,例如竞争式的回答问题,这样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与能动性,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科学合理分组 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不能够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逐渐丧失了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获得学习兴趣。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该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在函数教学中,无论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还是幂函数、指数函数,都需要学生从图像和性质等多个方面加以记忆和区分,教师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围绕一个函数展开探究,并把其函数性质归纳总结出来 [2]。完成讨论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之间互相进行提问考察,进一步夯实基础。为了保证小组的划分的合理性,有三个基本原则需要我们去遵循:首先,要坚持水平相近的划分原则,也就是在层次划分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知识素养、数学基本能力和思维的特点。比如有些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敏捷,对一个问题能够最快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反应。但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思维可能稍微迟钝一些,需要时间去反应,所以在分层次时就要把这些学生划分开来,否则在教学时以及小组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落差甚至矛盾。
        总而言之,要通过水平相近的划分原则,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对比,来观察每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坚持奖励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学生为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个目标可以追求,都能够在达到目标之后获得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就会处在一种不断积极进取的环境之中,而不是划分好层次,导致一部分层次水平较差的学生就选择了自我放弃,甚至是堕落。



        三、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领略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
        (一)变式训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阶段,随着数学学习的逐步深入,学习难度也大大提升,有许多学生都单纯的把数学看作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充斥着各类繁复的符号、数字和公式,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导致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本身丧失了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的手段,这样一方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于高中生而言,衡量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学生是否具有思维的变通性,所以变式训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进行重新的编写,形成变式训练,作为课堂测验或者是课下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变式训练掌握住这些变式背后的解答规律,从而锻炼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思考事物的角度和方式,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较快的做到透过一种现象即看到本质,渐渐地,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难以把握,而是充满了规律和趣味。
        (二)构建生活化场景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活情境来向学生说明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3]。比如在学习统计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全年以来从本地去往另一个地点旅游,飞机票价变动情况,从而给出一套购票指南,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该指南的合理性,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比如讲到某一个数学知识点时,问学生这个知识点和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有所关联,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自主思考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借力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可以巧妙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讲解一些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数学知识,比如在空间几何这一章知识的教学时,由于一些学生缺少空间想象力,所以常常会对于一些立体几何感到头疼,更无法完成答题。教师能够借助计算机的绘图工具,以及3d立体模型展示工具,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直观地认识立体几何,理解在一个复杂的立体图形中,线面关系等等。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教师和学生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双方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教师要通过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教师进行方向性的指导,以及处理一些问题专业性的解释。总之,师生双方应该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才是整个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基本前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兴趣激发策略,从而促进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洁.思维能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9.
[2]陈敏.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8,(3):44-45.
[3]孙玉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黑河学刊,2019(01):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