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机融入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王昭
[导读] 深挖教材资源,进行课堂渗透,教师言传身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是语文教育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英学校   王昭

摘要:深挖教材资源,进行课堂渗透,教师言传身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是语文教育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感恩;教育;语文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感恩”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回馈他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跪乳,鸦反哺”的优良传统。但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这种美德逐渐被淡忘。在学校,随着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所谓的“小皇帝”、“小公主”也越来越多,很多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和娇惯,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加之社会、学校对他们关怀备至,滋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的自我意识。他们只知道“我要什么”、“我该怎样”,不知道“要我什么”、“该我怎样”。这对一个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无疑是危险的。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是语文教育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感恩。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意蕴丰富,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课堂也可以成为实施德育的主阵地之一。语文教师更应深挖教材资源,抓好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这是对学生、社会、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深挖教材资源,培养感恩之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资源、人文内涵和审美情趣,利用文质兼美的作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文章包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情感移于作品之中,在情感共鸣中让学生思想受到感染,灵魂受到震撼,情感得到升华。.
        初中语文教材中表现的“恩”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等。自然之恩是其中最丰富的教学资源。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吸引着人们的双眸,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许多优美诗文。我们常陶醉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被美丽的春光陶醉,被盎然的生机激励;学习郦道元的《三峡》,作者笔下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绕,江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奇石嶙峋峥條、千姿百态……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


此外,教材中许多文章多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如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时,我抓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加以引申,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情感与文中情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那位即将远行的游子,被母亲的爱牢牢牵住,从而撩起学生感恩的心。再如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在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这样祸不单行的情况下,丧母的悲痛加生存的危机让父亲陷入困境,但父亲仍强忍悲痛护送儿子,车站送别时吃力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父爱的力量多么伟大、爱子之心多么强烈,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个性的人,还要培养成为社会的人,让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子女,我们从描写祖国秀美山川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文明的博大精深;从优秀儿女在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壮举上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恩情。如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光未然的《黄河颂》歌颂母亲河的源远流长、气势宏伟,并要我们学习黄河精神,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二)通过课堂教学积淀感恩之源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感恩教育的载体。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感悟真情、培养真情。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多种渠道(听、说、读、写),结合学习内容选择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懂得感恩。
        如我在教学《背影》时,先不直接进入课文内容,而让学生先介绍自己的父亲,同时我也讲述了自己的父亲,看似平凡却用不平凡的言行感染教育了我,让我学会了感恩。随着我的讲述,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情感被激发。此时我再引入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学生被文中父亲的深情所感动。接着,我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说说自己的父亲在平日令人感动的事,学生的感情溢于言表,最后我让学生以“爸爸,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片段练习来表达对父亲的爱,课后整理成书信送给父亲。通过这样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训练,达到了以情悟义,以义育情的效果,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培养。
        (三)教师自身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影响学生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些都是对教师职业的概括。现在很多教师只注重自己的专业性,忽视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个教书匠,更应是一个育人的传道士。教书固然重要,而育人更加重要。要让学生懂得感恩,教师自己首先应是一个会感恩的人。对亲人、社会、自然心怀感恩,将感恩之心贯穿于自己的言行,通过自己内在的魅力赢得学生的敬佩,做学生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表率积淀为学生的理念中,形成良好的人格,让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让他们的心胸像天空一样广阔,使他们的心灵变得博大。
        结语:一个人,如果真正发自内心去爱、去善待一切。那么他的这种善心、感恩之心会延伸到身边每一个人身上。就让语文教学把这种爱传递下去吧!
参考文献:
[1]谭媚.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250.
[2]成小光.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