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付河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石家庄 050000
摘要:脑瘫是由于脑部的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的情况,主要表现就是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脑瘫的发病人数每年不少于600 万,其治疗也是当今医学的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了系列研究,本文在分析小儿脑瘫病因和分类基础上,研究脑瘫患者康复治疗方法,以期指导实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瘫;康复训练;手术;康复训练;疗效
0 引言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及听觉障碍等。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脑瘫患者的预后与很多因素相关,个体差异很大,主要与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脑损伤重,病情就重,症状较难改善。预后还与患者诊断及开始治疗的早晚,治疗方法,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状态,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只有早期观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且不断坚持治疗康复,才能尽量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后。本文分析了脑瘫病因,研究了分类,给出了治疗方法,希望可以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和患者家属开展康复治疗工作。
1 小儿脑瘫病因和类别
脑瘫疾病的原因复杂,主要原因有低体重(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先天性异常、脑缺血缺氧、核黄疸等。
小儿脑瘫一般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肌张力底下型、混合型等。其中痉挛性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常与其他型的症状混合出现,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姿势异常、深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2岁以后锥体束征仍阳性。上肢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关节屈曲。卧位时下肢膝关节、髋关节呈屈曲姿势;俯卧位时抬头困难;坐位开始时,头向后仰,以后能坐时,两腿伸直困难,脊柱后凸,跪时下肢呈“W”形;站立时髋、膝略屈,足尖着地;行走时呈踮足、剪刀样步态。
2、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目前尚未发现治疗脑瘫的特效药物,仅为对症治疗。如为缓解手足徐动型的多动,可试用小量安坦;缓解肌痉挛可用巴氯芬、肉毒素A、丹曲林、苯二氮卓类等,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和运动功能;合并癫痫者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2.2 手术治疗
通过对儿童脑瘫人群的纵向研究发现,痉挛在4岁前会加重,之后则逐年减轻,而挛缩则逐渐加重,并且随着患儿成长,其关节活动度持续下降,直到出现固定挛缩。
治疗固定挛缩一般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使用最安全有效的“生物剂量”来延长肌肉肌腱单元,精确地延长可矫正畸形、改善患儿步态及功能。过度延长和延长不够则达不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延缓外科矫形手术的进行,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过早进行矫形手术,会影响软组织与骨骼的匹配及生长发育,对患儿的远期发育和功能改善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在患儿6岁前一般不使用外科手术来治疗挛缩。
2.3 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以及矫形器等辅助治疗,同时还包括心理康复治疗和教育康复。其中运动疗法是最重要的,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治疗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方法,可以增强患儿的肌力、维持关节活动度、恢复协调能力。一对一的训练康复训练当中必不可少的,主要是感觉孩子运动功能落后的情况、肌张力异常的情况以及姿势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例如,渐进式牵伸治疗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更明显,且患儿耐受度高更易接受,适宜在脑瘫儿童康复中应用、推广。
在脑瘫临床康复中,应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且证据水平高的治疗技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则,患儿不仅没有接受到最好的治疗,还将时间浪费在性价比低或无效的治疗中,减少或失去了参加更重要的社会生活的时间。同时,还可能使其家庭对治疗失去信心,转而寻找可能有害的偏方或秘方。因此需紧密结合患儿年龄、功能障碍状况及具体能力程度、治疗证据、患儿及家庭需求等,制订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人体运动功能不仅受运动器官和系统的影响,也受到情绪、心理和相应的运动控制体系的影响。大多数的实际生活活动行为是有控制的运动,而不是最大的运动。运动障碍的康复训练需要更加强调运动控制,而不是仅仅看着运动器官本身的功能。即躯体功能结构更注重活动与参与。
3、总结
我国脑瘫的发病人数每年不少于600 万,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目前尚无针对脑瘫的特效药物,手术治疗局限性也较大。这种情况下康复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必须有长远和综合的考虑,让治疗尽可能融入其日常生活中,并使患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同龄人的社会活动中以及掌握更多的社会生活技能。达到改善肌张力情况、预防和减少肌肉骨骼变形、提高运动功能、融入社会生活的目的。
[1]李永库, 李强, 李君, 等. 关于小儿脑瘫定义及分类的建议-解读2006 年4 月国际脑瘫专题研讨会的报告[J]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 (2) : 101-102.
[2]李开东,周文智,田萍,杨霞,邹品芳.不同牵伸方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耐受程度影响的比较[J/OL].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12:1-4
[3]徐开寿,肖农.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儿童疾患物理治疗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30?78.
[4]Shepherd RB. 婴幼儿期脑性瘫痪:目标性活动优化早期生长和发育[M]. 黄真,译.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235?336
[5]陈颖.脑瘫患儿的康复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