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期   作者:温龑晨
[导读] 慢性盆腔炎类似于中医中的“带下病”、“经病疼痛”等,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温龑晨
        平昌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巴中 636400
        慢性盆腔炎类似于中医中的“带下病”、“经病疼痛”等,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病发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坠胀或者疼痛,部分病情严重者甚至会牵连到腰骶部,经常在劳累,性交以及月经前后加重,大部分患者都伴有带下异味、量多,月经不调等症状。该病病情反复迁延,久治不愈,严重损害女性的健康,若治疗不及时、有效,可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不孕不育等不良后果。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治疗,虽然起效快,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副作用大,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病情反复迁延,久治不愈,无法根治。我国中医博大精深,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施治,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小,临床数据显示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和病机
        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没有得到彻底的治愈,或者患者素体比较虚弱,病程迁延久治不愈所致。该病的病机为瘀,女性在经行产后,通常正气容易不足,导致湿、寒、热等毒邪极易入侵体内,和冲任气血相搏结,蕴集于胞脉,迁延不愈,导致气血受损,久病易多虚多瘀,使得虚实错杂。该病之所以会在经期前后加重是因为经期前患者肾虚肝郁,经期后为胞宫空虚,肝肾精血不足,以上两种情况都极易导致寒、湿、热等毒邪入侵,使得患者出现腹痛等症状。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气血瘀滞或兼夹湿热,但是气滞血瘀以及湿热等证都是因为湿热、热毒、寒湿等发展而来,其表现为实证。有因为该病病情迁延,反复发作,使得正邪相持,很难快速根除,时间一长导致患者的气血受损,正气无法恢复,无力驱邪,因此为因实致虚,虚实相杂,本质以虚为主。
        二、中医治疗慢性盘腔炎的方法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以辩证论治为基础,临床主要包括4种证型,分别是气滞血瘀、湿热瘀结、肾虚血瘀和寒湿凝滞,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气滞血瘀型,患者常见症状为情绪不畅,容易闷闷不乐,下腹胀痛,月经量好,颜色偏暗,带有血块,经期乳房胀痛,舌质偏暗,有瘀点。

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可采用牡丹散加减治疗,处方为:当归、莪术、浙贝母、延胡索、路路通、赤芍、丹参、三棱各15g,牡丹皮、陈皮、荔枝、橘核各9g,木香和甘草各6g,乌药和香附各12g,川楝子10g,夏枯草20g,一个疗程为2周,每日1剂,口服。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辅以逍遥丸口服,并合并外敷方进行外敷治疗。外敷方具体为:透骨草60g,红藤、连翘、三棱、莪术、苍术、白芷、丹参、败酱草、赤芍各30g,乳香、没药各20g,采用水蒸外敷的方式用药,每日1次,每剂药可重复使用,最多5次,患者需要持续治疗2周。
        (2)寒湿凝滞型,这种类型的症状为下腹冷痛,伴有腰骶酸困,腹痛,遇热会得到缓解,舌质淡红。治疗应该以散寒除湿、化瘀止痛为主。可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药方为:苍术、茯苓、白芍、赤芍、当归各15g,小茴香、延胡索、乌药、五灵脂、川芎、红花、桃仁、肉桂各10g,干姜6g,1个疗程为3剂,1个疗程后患者的病情可能会缓解。
        (3)湿热瘀结型,这类患者常见症状为痛经,且伴有血块,月经颜色比较暗,患者的下腹会出现胀痛,活动时疼痛会加重,同时还会伴有低热的情况,患者的舌质偏红,舌苔黄腻。治疗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为主,可采用清热调血汤加减治疗,具体处方为:牡丹皮、柴胡各12g,莪术、当归、赤芍、枳壳、延胡索、土茯苓、川牛膝、蒲公英、苍术、黄柏各15g,薏苡仁30g,忍冬藤20g,香附6g,一个疗程为7日,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并结合中药保留灌肠,具体药方为:丹参、川牛膝、赤芍、莪术、三棱各10g,皂刺和乳香6g,1个疗程为2周。
        (4)肾虚血瘀型,这种类型的症状主要为下腹胀痛,并伴有针刺感,多年伴有腰骶酸痛症状,在劳累后会明显加重,除此之外,这类患者还伴有腰膝酸软,月经量少,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经期腹痛会加重,带下量多,颜色偏白,质地较稀。治疗这类患者应该以补肾舒肝、化瘀止痛为主,可采用调肝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为:熟地黄、怀牛膝、通草、白芍、当归、茯苓、皂、枸杞子、王不留行各15g,延胡索、鱼腥草各20g,甘草6g,川楝子10g和鳖甲各10g,枳壳12g,一个疗程为7日,每日煎服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除了以上中药治疗,中医针灸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具体是针对肝脾腹部的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疗法,可达到健脾舒肝、通络止痛的效果。
        中药治疗盆腔炎疾病后遗症在临床上也有诸多应用,慢性期多采用周期调节疗法,一般治疗的时间为经后期和排卵期,在经期治疗主要是急治其标、活血化瘀和止痛。经后期主要是滋阴,同时去邪养正,注重调养脏腑。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对于慢性盘腔炎后遗症的治疗,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具体包括有耳穴埋豆、三九贴、三伏贴、针灸和灌肠等,具体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